1.史前,從北京猿人用火烹煮食物到龍山文化晚期,是幾十萬年的漫長階段。主要成就是他會用火梅,開始吃熟食了。
2.夏商周三代,約2000年,食品原料豐富,周王室有完整的飲食體系,初步總結出飲食思想(如藥食合壹、原味思想、孔孟食道)。
3.漢代400多年是飲食史上的壹個重要階段,飲食的地域特色有所體現。以旋轉磨坊為代表的糧食加工、烹飪方法、飲食器具、禮儀習慣,奠定了接下來2000年的基本風格。小麥面制食品的發酵技術、豆制品的廣泛使用和豆腐的發明,對中華民族的飲食風格產生了重大影響。
4.三國兩晉時期混亂分裂,進步的是南北飲食和飲食風格交流的影響,互相吸收進步,更加多樣化。
5.隋唐後期相對穩定,飲食品種進壹步豐富,飲酒方式普及,中外交流增多,將中國的飲食文化推向亞洲乃至世界。宋代的商業非常繁榮,餐飲業相當發達,街上餐館很多。
6.明清飲食文化達到古代社會的高潮,出現了壹批美食家。
7.清末至20世紀中葉,被稱為飲食文化的“轉折點”。壹方面是政治原因導致人們吃飯困難,另壹方面是西方的飲食習慣、技術和理論傳入中國。
8.現代飲食文化還是進行時態。80年代以後,中國的飲食已經從“吃飽”變成了“吃好”。餐飲業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逐漸擴大,食品生產中的衛生安全問題出現並得到解決。網上流傳壹個笑話,要麽逃跑,要麽“等死”。空氣和食物的問題充斥著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這可能是現代飲食文化的特征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