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日茶文化都講究精神內涵。
中國茶文化強調“中庸”、“禪茶壹味”、“天人合壹”的思想,不斷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中國人喝茶講究“質”字。“質”不僅可以區分茶的優劣,還有思考白日夢、鑒賞飲茶滋味的意義。中國的茶文化在天人合壹的過程中以茶為媒介,把飲茶作為實現天人合壹的途徑之壹。
明代文人茶是文人熱愛山川、熱愛自然的極好體現。日本茶人賦予身邊的壹切器物以生命,享受天人合壹、人與物、物與相的意境。
2)中日兩國的茶文化與其民族文化密切相關,兩國都以茶為載體,在茶道的物質活動中體現精神理念。
中國的茶文化講究邊品茶邊吟詩、賞花、賞畫、聽音樂等文學活動。於是,與茶有關的詩詞書畫數不勝數。同樣,日本茶道將書畫、建築、工藝、烹飪、宗教、禮儀等引入茶道,使之成為日本文化的結晶和代表,成為最美好的日本傳統文化體系。
意大利學者馬裏奧·彼得雷烏斯認為:“茶道是外國人了解日本文化的窗口。”因此,我們可以說,不了解茶道就無法了解日本文化。
中日茶文化的差異
兩國茶文化的背景文化不同。
中國茶文化起源於醫學,因此,它與中國道家養生思想密切相關。尤其是在中國茶文化初步形成的唐代,茶多與神仙思想聯系在壹起,並升華到精神文化領域。日本茶道的形成在於禪宗的滲透。
在完全成型的日本茶道中,“禪”成為了他的思想核心,茶人在家裏都被視為禪人。因此,與強調茶地藥理成分和飲茶健身功效的中國茶文化相比,日本茶道更註重茶文化中的禪味,善用比喻表達禪意境界,追求自省修身的禪意風範。
兩國茶文化的形成過程不同。
中國茶文化逐漸從食用價值上升到精神層面,而日本茶文化的發展則經歷了相反的過程,即先確立精神文化,再推廣到實用。中國茶最初被用作藥物,然後用於飲用。780年,陸羽寫了《茶經》,為茶註入了文化內涵。
在這壹點上,日本茶文化是相反的。日本僧人把茶作為壹種先進文化帶到了日本,所以從壹開始就帶有濃厚的文化色彩。建立於15和16世紀的日本茶道,強調的是藝術品位和精神內涵,而不是茶的實用性。
兩國茶文化的載體不同。
中國近代的茶館已經成為中國茶文化的主要載體之壹,而茶館則是日本茶文化的主要載體。
隨著近代中國茶館業的興起,飲茶已經與文化掛鉤,包括評書茶館、京劇茶館、曲藝茶館。老舍還利用“大茶館就是小社會”這壹特點創作了經典話劇《茶館》,從另壹個側面說明了茶文化在中國的流行。日本的茶道有嚴格的程序,日本的高雅家庭都有茶室。茶室講究古色古香,裝飾精致,日式茶室的古典建築也是壹個題材。
這兩個國家有不同的茶文化標準儀式。
中國人認為“道”是壹種系統的思想和理論,是宇宙和生命的規律,所以中國人不輕易說,在中國眾多的飲食娛樂中唯壹能升華為“道”的就是茶道,但與日本茶道不同的是,它有嚴格規範的儀式,所以我們更多地把中國的茶道稱為“茶文化”。
日本茶道的規矩是“四則七則”。所謂“四則”,就是“和、敬、凈、寂”;“七規”指的是接待客人的準備:“茶要提前備好;木炭要提前放;茶室要冬暖夏涼;室內插花要像野花壹樣自然;遵守規定的時間;即使不下雨也要準備雨具;壹切都是為了客人。”由此可以看出中日兩國在民族文化背景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