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簡單的中秋節手抄報來了!快看看有沒有妳喜歡的吧!
先來壹波簡單的手抄報模板:
看完模板,我們再來看看有些什麽簡短的內容適合寫到手抄報上!
1、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壹。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壹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嫦娥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物,又名恒我、姮娥、常娥、素娥,羿之妻,因偷吃了不死藥而飛升至月宮。嫦娥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商朝卦書 《歸藏》。而嫦娥奔月的完整故事最早記載於西漢《淮南子·覽冥訓》。東漢時期,嫦娥與羿的夫妻關系確立,而嫦娥在進入月宮後變成了搗藥的蟾蜍。南北朝以後,嫦娥的形象回歸為女兒身。
漢畫像中,嫦娥人頭蛇身,頭梳高髻,身著寬袖長襦,身後長尾上飾有倒鉤狀細短羽毛。南北朝以後,嫦娥的形象被描繪成絕世美女。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曾把寵妃張麗華比作嫦娥。唐朝詩人白居易曾用嫦娥誇贊鄰家少女不可多得的容貌。
3、月餅
過中秋節,月餅是必不可少的食品。圓圓的月餅,寓意團團圓圓,寄托了人們美好的祝福。
在民間傳說裏,唐朝人已經開始吃起了月餅。據說唐高祖時,大將軍李靖征戰回來,正是八月十五,有吐魯番商人獻胡餅祝捷,唐高祖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胡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便把胡餅分給群臣壹起分享。從此人們有了過節吃胡餅即月餅的風俗習慣。還有壹個傳說,有壹年八月十五,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壹起邊吃胡餅邊賞月。唐玄宗嫌胡餅這個名字不好聽,楊貴妃望著又大又圓的月亮,靈機壹動,說:“那就叫它月餅吧。”從此,胡餅就改叫“月餅”了。第三種傳說,見於《洛中見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很美,他聽說新科進士正在曲江舉辦宴會,就命禦膳房用紅綾包上月餅賞賜給他們。
4、中秋民謠
關於中秋節的民謠、童謠眾多,如《拜月娘》、《椅仔姑》、《中秋拜月歌》、《拜月娥》、《全家拜月》、《中秋夜》、《月姐姐》、《月光光》、《月餅》;臺灣民謠《中秋旅思》、《月夜思鄉》、《煎熬》等。
5、中秋詩詞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蟬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