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的起源:
月餅,又稱月餅、豐收餅、團圓餅,是中國漢族傳統美食之壹。?[1]?月餅最初是作為祭拜月神的供品。
祭月是中國非常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崇拜活動。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是中國北方和南方不可或缺的習俗。月餅象征著幸福的團圓。人們把它們當作節日食品,用它們來祭拜月亮,送給親朋好友。
月餅作為祭拜月神的供品,歷史悠久。月餅壹詞最早收錄於南宋吳的《梁璐夢》。月餅與當地的飲食習俗相結合,發展出了粵菜、晉菜、京菜、蘇菜、潮菜和滇菜,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
還有壹個傳說:據說當時中原人民不甘被蒙古人統治,想號召全國各地的有誌之士壹起反抗。當時朱元璋八月十五日起義,劉伯溫想了壹個計策,在餅裏藏了壹張紙條,交給同伴。紙條上寫著“八月十五起義”,人們紛紛以吃月餅的方式響應,通知起義。後來流傳下來,成為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這大概就是古代禮品營銷的雛形吧。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燈籠、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歷久彌新。中秋節時,雲少霧多,月色皎潔明亮。除了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願團圓等壹系列活動外,壹些地方還有舞草龍、造佛塔等活動。時至今日,吃月餅已經成為中國各地中秋節必不可少的習俗。除了月餅,各種時令鮮果、幹果也是中秋節的美味。
有壹種關於中秋節的說法:
八月十五日正南,瓜石榴滿(邢臺)。
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石家莊)
5月回香港接龍舟,6月割莊稼掙錢,7月燒紙,8月掙錢買餅嘗中秋(茂名)。
冬天不夠,夏天不夠,15年8月滿(廣州,中秋節,水果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