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又稱"中秋節"、"中秋節"、"八月節"、"追月節"、"拜月節"、"女兒節"、"團圓節",在中國許多民族中都很流行。因為它的價值只有三秋的壹半,所以得名。
據說今晚的月亮最大、最圓、最亮。自古以來,人們就有中秋之夜飲酒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每天都會回婆家,以示圓滿和吉祥慶祝。它起源於古代,流行於漢代,定型於唐初,盛行於宋以後,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起源於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對秋天月亮的崇拜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喝桂花酒等民俗。2006年5月20日,中秋節被國務院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65438+10月1日,中秋節被國務院列為我國的國定假日。
犧牲的色彩逐漸褪去,但這個節日卻延續了下來,並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在北宋,8月15日被正式定為中秋節。明清時期,中秋節與元旦齊名,成為僅次於春節的中國第二大傳統節日。“合家團圓”的精神已經成為今天中秋節的主要文化內涵。
史聖流行
唐朝時,中秋節的習俗在中國北方開始流行。在唐朝,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可的全國性節日。《唐太宗書》記載了8月15日的中秋節。中秋節賞月的習俗在唐代長安地區非常流行,許多詩人在他們的傑作中寫下了關於月亮的詩。
將中秋節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訪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來,充滿了浪漫,玩月之風才盛起來。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雜糅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