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來歷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
1、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在傳統文化中,“祭月節”是我國古代的祭禮之壹,“祭月節”最先在秦朝開始,接著變成了以‘家庭團圓’為主題的節日。月亮和太陽壹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中秋節起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
2、“中秋”起源於上古時代,後來壹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3、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於這天在夏歷八月裏的日子每年不同,不壹定都有圓月,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拓展知識:
中秋的習俗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中秋月圓夜在公***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壹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壹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壹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