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起源——嫦娥奔月
古時候天上同時有十天,莊稼枯萎,百姓苦不堪言。壹個名叫後羿的英雄有著無窮的力量。他同情受苦的人民,拉起弓,壹口氣射下九個以上的太陽,命令最後壹個太陽準時升起落下,造福人民。
後羿的妻子叫嫦娥,後羿除了打獵,其他時間都和妻子在壹起。許多仁人誌士來此求學從師,別有用心的孟鵬也混了進來。
壹天,後羿在昆侖山拜訪朋友,向王太後要了壹包仙丹。據說吃了這種藥可以立馬升天成仙。但後羿舍不得離開妻子,臨時將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收藏。
嫦娥把藥藏在梳妝臺的百寶箱裏。三天後,後羿帶領隨從外出打獵,別有用心的孟鵬裝病不出門。後羿帶領眾人離開後不久,孟鵬持劍闖入裏屋的後院,威脅嫦娥交出仙丹。
嫦娥知道她不是孟鵬的對手。危急之下,她轉身打開寶盒,取出仙丹,壹口吞下。嫦娥吞下藥,立即飄離地面,沖出窗外,飛向天空。
因為嫦娥牽掛著丈夫,她飛到了最近的月亮上,變成了仙女。
晚上,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著訴說白天發生的事情。
後羿又驚又怒,拔劍要殺小人。孟鵬已經逃走了。後羿氣得心都碎了,仰望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有壹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後羿思念妻子,就派人到嫦娥最愛的後花園,擺壹桌香,擺上嫦娥最愛的蜂蜜和鮮果,在月宮裏遙祭嫦娥。
聽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人們在月亮下擺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好運和平安。
從此,拜月中秋節的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習俗
首先,欣賞月亮,拜月
民間中秋活動始於魏晉。之後每到中秋,都要擺水果,賞月,還會送酒來請月亮,慶祝更好的生活。此外,我國許多地方還有祭祀月亮和拜月的習俗。《禮記》中有“秋暮暮月”的記載,即祭拜月神,寄希望於未來的明月。
第二,吃月餅
月餅最初是祭祀月亮時的壹種供品,後來成為民間互贈的禮物。如今,中秋節吃月餅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必備物品,它意味著團圓。
第三,觀潮
除了賞月,觀潮是中秋節的另壹項活動。中秋節觀潮的習俗由來已久,在漢代梅成的名詩《齊發》中有詳細的描述。漢代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蘇軾寫《八月十五觀潮》說:“我知道玉兔很圓,九月已霜。發消息關上門關鑰匙,夜潮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