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藥炮制學知識點輔導:飲片切制

中藥炮制學知識點輔導:飲片切制

定義

1.飲片切制

將凈選後的藥物進行軟化,切成壹定規格的片、絲、塊、段等的炮制工藝,稱為飲片切制。

2.飲片

凡是直接供中醫臨床調配處方用的所有藥物,統稱為飲片。

飲片,在狹義上是指為制備中藥湯劑而切制的片狀藥物,廣義上指為調配中藥湯劑而炮制的任何形狀的藥物。

歷史沿革

湯劑用藥,必須預先加工成適宜的大小,以便於調劑和煎煮。古代最初用咀的方法將藥物制成顆粒狀;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沿用銼、切、搗的方法將藥物制成不規則的顆粒狀。宋金元時期沿用粗末煮散,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中首次記載了“飲片”的名詞。元代出現了切藥的鍘刀。

飲片切制的目的

1.便於煎出有效成分:中藥材大多來自於自然界,其大小懸殊,形態各異,如果直接入藥,由於質地、大小、形狀的不同,其中的有效成分在煎煮時溶出程度勢必會受到影響。

2.提高煎藥質量:藥物粉碎程度過大,同樣會給湯劑的制備造成困難。

3.利於進壹步的加工炮炙:藥物切制成飲片後,大小、厚薄均勻,還便於在進壹步炮炙時控制火候,使藥物均勻受熱,有利於各種輔料的均勻接觸和吸收,從而保證炮炙的工藝質量。

4.利於調配及貯存:藥物切制成飲片,體積適中,潔凈度增高,含水量下降,即方便配方調劑,又可減少貯存中蟲蛀、黴變現象的發生。

5.便於鑒別:對於性狀相似的藥物,切制成壹定規格的片型,便於區分;且顯露了藥物的組織結構特征,防止混淆。

6.利於制劑:在制備液體劑型時,藥物切制後能增加浸出效果。制備固體劑型時,由於切制品便於粉碎,從而使處方中的藥物比例相對穩定。

飲片切制的工藝流程

中藥材分為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其中植物藥大多質地軟硬適宜或易於軟化,可以采用切制的方法,而動物藥和礦物藥由於質地堅硬或難於軟化,壹般無法采用切制的方法。

需要切制的植物藥有大部分的根和根莖(如大黃、澤瀉等,但是體積較小的藥材如香附、麥冬等除外),皮類(厚樸、黃柏、陳皮等),體積較大的葉(枇杷葉、荷葉等)、果實(山楂、栝樓等),藤木(鉤藤、雞血藤等),全草(薄荷、荊芥等)。但是亦有壹些藥材直接使用(如槐花、番瀉葉)或采用其他加工方法,如碾搗(大部分種子類)、揉搓(如竹茹、桑葉)等。

現代研究

1.軟化方法的研究:研究發現,選用不同的軟化方法,藥物中有效成分的溶失不同。如甘草浸泡48小時,甘草酸損失率為48.40%;浸潤48小時,甘草酸損失率為4.49%。

2.切制粒度的研究:研究發現,不同的飲片規格,特別是飲片的厚度,對於藥物成分的溶出率也有影響。如飲片厚度為2~3mm時,甘草酸浸出率為99.91%;厚度為5~6mm時,甘草酸浸出率為85.22%。

3.幹燥方法的研究:有人研究了不同幹燥條件對藥物中成分的影響。結果如下:

           不同幹燥條件下藥物揮發油的含量(%)

幹燥條件

不同藥物的揮發油含量(%)

平均損失率(%)廣木香川芎陳皮枳殼自然幹燥 0.440.920.860.84 50oc~55oc幹燥 0.410.940.840.822.3470oc幹燥 0.260.560.620.5834.73

  • 上一篇:中國十大實木家具
  • 下一篇:十大京劇名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