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部分生產者和銷售者不是壹個人,礦工采集原料,生產者購買原料生產產品,通過中間環節賣給消費者的過程中有太多的環節,而原始原料的漲價是最終產品漲價的直接原因之壹。)
產品價格的上漲並沒有引起消費的相應增加,反而開始下降。因為成本高,出口產品的價格也提高了,使其在世界上失去了競爭力,出口量大大減少,出口貿易也會遭受巨大損失。(補充:同時,國外產品因為價格優勢大量進口到中國,進壹步加劇了國內產品不買賬的局面,加劇了對國內生產銷售企業的打擊。而且購買國外產品不斷消耗大量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不穩定,會為國際熱錢做空中國打開空間。)這就使得大量的賣家因為沒有人買貨而虧損,虧損的情況通過“產-供-銷”反方向傳導給生產者,這樣這個鏈條上的所有相關方最終都會虧損,虧損大戶所屬企業的員工失業,沒有收入,進壹步降低了社會的整體消費,導致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數量和規模進壹步減少。惡性循環繼續擴大,對整個國家的經濟造成嚴重損害。
因此,過度投資建設,最初是因為政策優惠,利潤巨大,吸收了許多企業加入。不考慮社會的整體需求,過度攫取生產原料使得生產成本迅速上升,推高最終產品的價格,超出了社會的承受能力。以至於消費者對非生活必需品的購買大大減少,產品賣不出去,自然就出現了“產能過剩”!這種情況很難馬上化解,因為上遊企業知道,要想賺錢,多賺錢,利潤最大化,就得“搶”商機。誰在同類生產商之前把產品生產出來推向市場,誰就能早點定價,賣出更多的產品,獲得更多的利潤。要想“快速”生產產品,就必須“搶”原材料,從而快速推高原材料價格和商品價格。原材料是有限的,社會消費者的購買力是有限的。如果價格低於成本,就虧損了,虧損減少了,減少的人員就沒錢進貨了。........
我是壹名經濟學家,研究經濟,尤其是金融。有興趣的可以寫信到我的郵箱,hana1974@163.com,我們壹起探討學習。真的很想幫助有疑問的同事。雖然問題不復雜,但是妳的學習精神很好。我經濟學學習之初有壹句話——越是社會底層的人,越應該學習經濟學,了解經濟政策。因為受經濟變化影響最大的是社會底層的人。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經濟原理、經濟政策、經濟規律都是專業人士研究出來的,是用來賺大錢的,是高層人士用來治國的。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正是因為自己是政策的被動接受者,才應該知道政策會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什麽影響,才應該及時甚至提前采取措施,預防和減少損失,爭取最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