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旗幟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有人認為靠旗是古代傳令旗的變化,這只是猜測,沒有依據。在舞臺上可以看到,這四面旗幟與發號施令無關。而旗幟只有壹面,再怎麽發展也不會發展成四面。況且旗子是插在後面的,不是插在脖子上的,也不能隨時拉下來。
所以,靠旗只是壹種裝飾性的舞蹈工具,是渲染武將威望,展示表演者技藝,增加舞蹈的動態美,從而幫助塑造人物形象的特殊舞蹈工具。後來因為壹些京劇演員靠旗設計了壹些高難度的動作,所以靠旗是從壹般的舞蹈服裝裝飾進壹步發展而來的。
成為了高難度技能的輔助工具。比如雲南的表演藝術家關,在打鬥的時候就利用旗桿的彈性把對方的武器彈了回來。
擴展數據
京劇的舞臺藝術經過無數藝術家長期的舞臺實踐,形成了壹套規範的、標準化的節目,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方面相互制約,相輔相成。作為壹種創造舞臺形象的藝術手段,非常豐富,用法也非常嚴格。
如果不能掌握這些節目,就不能完成京劇舞臺藝術的創作,正如京劇在形成之初就進入宮廷壹樣,它的發展壯大也不同於地方戲。要求它表現的生活範圍更廣,塑造的人物類型更多,技巧更全面完整,對其舞臺形象的審美要求也更高。
當然,同時也弱化了它的民間鄉土氣息,簡單粗暴的風格相對較弱。因此,其表演藝術趨向於虛實結合,最大限度地超越了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從而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百度百科-依靠旗幟
百度百科-京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