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黃金周”的調整和將壹些重要的傳統節日指定為法定假日是受歡迎的,因為將傳統節日指定為法定假日的好處至少可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壹是有利於規範旅遊市場。國家設立“黃金周”的初衷是為了振興“假日經濟”,刺激國民經濟增長。然而,“黃金周”火爆的同時,旅遊市場卻難以規範。擁擠的遊覽過程中,消費者很難得到滿意的服務;旅遊景點不堪重負,自然人文景觀遭到破壞;交通運輸部門不僅不堪重負,乘客的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取消部分“黃金周”,將其分配到重要的傳統節日,可以遏制旅遊“井噴”現象,規範旅遊市場,保護遊客合法權益。
二是有利於弘揚和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增加除夕、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為法定節假日,既可以緩解各地景區“爆棚”的壓力,也可以讓廣大市民有充足的時間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廣大人民群眾過好傳統節日,精神上心理上得到滿足,節日的遺產才能傳承下去,這才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根的最好保護。正如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所說: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在於我們民族心理中最深層的東西,即民族的親和力和凝聚力。這種親和力很大程度上是靠節日和其他民俗來維持的。雖然它是潛在的,無形的,但它是壹種自發的情感,是壹種真實的文化力量。
第三,有利於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媒體曾經做過壹個關於“春節、中秋節、聖誕節、情人節等10個節日中的哪壹個”的社會調查。結果顯示,春節位居第壹,其他傳統節日也位居前列。廣泛征求民意體現了黨和政府“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和重視民意。如果說改革開放前中國的節假日安排主要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那麽改革開放後更多的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為了刺激和促進國家經濟增長。所以現在考慮調整節假日就是要從歷史文化和社會和諧的角度出發。
壹個假期的調整,可以體現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整體布局的戰略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