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在主要木質結構上都采用榫卯結構,不用釘子。
榫卯結構,中國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
榫卯是極為精巧的發明,這種構件連接方式,使得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成為超越了當代建築排架、框架或者鋼架的特殊柔性結構體,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壹定的變形,在地震荷載下通過變形抵消壹定的地震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
擴展資料:
榫卯分類
1、面與面
壹類主要是作面與面的接合,也可以是兩條邊的拼合,還可以是面與邊的交接構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帶榫”、“紮榫”等。
2、點結構
另壹類是作為“點”的結構方法。主要用於作橫豎材丁字結合,成角結合,交叉結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雙榫”、“雙夾榫”、“勾掛榫”、“鍥釘榫”、“半榫”、“通榫”等等。
3、構件組合
還有壹類是將三個構件組合壹起並相互連結的構造方法,這種方法除運用以上的壹些榫卯聯合結構外,都是壹些更為復雜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見的有“托角榫”、“長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榫卯的意義
中國古典家具的榫卯設計不同於其他中國傳統手工藝品,如玉雕、牙雕、鼻煙內畫壺等,完全是技巧的純熟,為了裝飾而裝飾,取悅於人們的視覺快感。而家具中的設計必須在滿足人們的視覺美感後,還要求科學合理性,使其長久的耐用。
百度百科-榫卯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