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民俗文化活動的集體性
任何壹種民俗無疑是壹種文化,稱之為民俗文化。民俗是伴隨著人類群體的產生而產生的。因此,民俗培育了社會的壹致性,增強了民族的認同,強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沒有人類群體就沒有民俗文化,所以說民俗文化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民俗文化活動的傳承性
民俗是習得知識,需要在壹代壹代中傳遞,具有時間傳衍的連續性,民俗是時間的連續體。是壹個地方區域內長期人文積澱的壹種客觀反映,它是壹個地方文化的象征,是古老文化的傳承,所以傳承民俗文化,就是延續古老的文明和人文精神,也是壹種文化信仰。
三、民俗文化活動的地方性
民俗文化活動的傳承是以人世代相傳,除了中華民族文化大傳統之外,如春節活動等具有全國性特點。各個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環境形成了服務地方的文化小傳統,同壹種民俗事象在各地會出現不同形態,不同時代,不同的地區都會有自己的特點。
民風民俗:
1、壯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國南方的壯族,稱春節為“新年節”。這壹天,人們出門無論遇到誰都要相互祝賀,認為這樣壹年才能吉祥。在壯族民間還有過晚年的習慣,壯族稱做“吃立節”。“吃立節”是在這個月的30號,相傳在100多年前,壯族的壹支農民武裝在抗擊外來侵略者後凱旋歸來,這時春節已過,壯族群眾為了歡迎他們,就在這個月的30號為他們重過春節。
2、布依族:姑娘搶挑第壹擔水
居住在中國西南邊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守歲。天壹亮,姑娘們爭著到屋外去挑水,誰挑回第壹擔水,誰就是最勤勞的姑娘。而那裏的景頗族人民喜歡在春節前舉行打靶活動,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她們把繡好的荷包用線吊在竹桿上,在樹尖中左右搖擺,請小夥子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酒作為獎品送給誰。荷包裏壹般裝有壹枚硬幣,幾粒谷子和幾顆裝飾用的珠子,作為幸福的象征。
3、哈尼族:蕩秋千
春節前幾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經熱鬧起來,婦女們都忙著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餅子。而小夥子們則忙著上山砍竹子,準備立秋千。那裏的秋千有十幾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愛蕩秋千。節日裏,大家都穿著自己最喜愛的衣服去蕩秋千,處處呈現出熱鬧、和睦的節日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