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為什麽古代農業是中國傳統農業的基礎?

為什麽古代農業是中國傳統農業的基礎?

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主要特點是:

1.重農抑商是中國古代統治者采取的基本農業經濟政策。

2.農業是中國古代最基本的經濟形式。農業農具的發明和改進,相對成熟的農業技術,相對完備的農業管理,是中國古代經濟的突出特點之壹。

3.以小農個體經營為基本形式的自然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基本形式。

4.歷代統治者制定土地制度和稅收制度,通過調整改善生產關系,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5.歷代統治者都重視水利建設。

6.中國農業區域布局的特點是經濟重心從長江以北逐漸向長江以南轉移。

擴展數據:

中國農業發生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的黃河和長江流域是世界工業的發源地之壹。精耕細作是對中國傳統農業精髓的概括,是指傳統農業的綜合技術體系。

萌芽於夏商周,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是技術形成期,隋唐宋遼金元是精耕細作期,明清是深入發展期。為了提高土地生產力,人們改進了耕作技術,以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充分發揮土地潛力,形成了北方的耕耙技術和南方的耕耙技術。

作為壹個重要的學術課題,在江淮流域和廣大地區進行了探索、調查和發掘,發現了壹批遺址,如廣西桂林竹皮巖、江西萬年仙洞、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鄭裴李崗、河北徐水南莊頭、湖南澧縣鵬頭山等地。

前兩處遺址距今約八九千年。武安磁山遺址和新鄭裴李崗遺址的年代也早於中原仰韶文化,距今七八千年。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1986年在河北省徐水縣發現的南莊頭遺址。

在60多平方米的發掘面積內,發現了壹條小灰溝和草木灰層,出土了動物骨骼、家禽骨骼、鹿角、蚌類、蝸牛殼、木炭、石材,以及石器、骨角、木板、木棍、沙紅色陶片等與居民生活有關的遺物。

特別是遺址中出土了作為糧食加工工具的石磨和石碾棒,表明當時已經出現了農作物種植業。根據碳14,其年齡為10510 u 65297 x 10—9690 u 65305 x 5年前(未校正)。

比磁山文化早,甚至比江西萬年仙人洞、廣西桂林竹皮巖遺址早幾千年。它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壹,因此,它把中國農業的起源推到了壹萬年前。

根據生產力的性質和地位,農業可分為原始農業、古代農業、現代農業和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指從手工工具和動物農具向機械化農具的轉變,從勞動者的直接經驗向現代科學技術的轉變,從自給自足的生產向商業化生產的轉變。

現代農業是指廣泛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現代生產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

農業的根本特點是經濟再生產和自然再生產交織在壹起,受生物生長繁殖規律和自然條件的制約,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和區域性;生產時間與勞動時間不壹致;生產周期長,資金周轉慢;大部分產品新鮮,不便於運輸和儲存,單位產品價值低。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農業

  • 上一篇:?家裏壹定要有神龕?:客家祠堂的風水內涵
  • 下一篇: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