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語言學研究沒有得到真正應有的重視。
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郭錫良先生在2020年的壹次專訪中說,“現在中文系確實有壹種‘重今輕古’的勢頭,對古典文學、古代漢語、古典文學的關註少了。
我們古代漢語教研室在我當教研室主任的時候就提出要有15的工作人員。最多的時候有13工作人員,現在只有8個老師。.....文言文系正處於緊要關頭,這不是危言聳聽。".
第二,語言學研究枯燥而艱巨,很難出成果,也很難看到直接效益。
尤其是過去,社會普遍浮躁短視,很難吸引和留住年輕人。板凳會冷十年,文章不會空。
第三,語文講究經驗,理論性比其他學科略差。
特別是與西方理論“格格不入”,甚至被普通語言學認為是文字學,不是真正的語言學研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傳統語言學的壹些重要範疇並沒有被納入高校的文科課程。即使納入,也不適應現代的學科體系、招生方式和教學方式。
由於這些原因,即使在中文系內部,專心研究和專門研究傳統語言學的人也不多。郭錫良轉述了原北京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楊輝先生的話:“文學如果不懂得語言學,也就是不懂得古代小學(文字、音韻、訓詁),就不能實行詞、詞組,所以不註六經,而註六經”,並指出“我覺得現在很多搞文學的老師對這方面不夠重視,
擴展數據:
就就業前景而言,語言學畢業生就業壓力不大,中小學語文教師和編輯的工作機會還是很多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語言學專業還是挺熱門的,至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冷門專業”。
就學科發展而言,語言學研究方向很多,如語音學、詞匯學、語義學、社會語言學等。有興趣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專攻。在這方面,語言學研究相當活躍,也不算太冷門。
但語言學在社會上的理解和認同度沒有理工科專業高,高考考生也沒有理工科專業熱情高。從這個角度來說,語言學在社會上確實感覺有點“冷門”,普及度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