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中,我們更多的時候都只能通過自己手中的手機來了解我們所需要知道的信息,這是對傳統文化了解太少。
現在,年輕人可以通過自己的手機或者網絡去了解我們身邊所存在的文化,而這也為傳統文化的復興提供了壹種新的形式。
其壹,呈現在表象上的行為認同。行為認同指的是青年通過自身的實際行為表現出來的對於“國風”文化的認可、接受和踐行。不論是詩詞大會、成語大會等綜藝節目,還是民樂、古風舞等藝術形式,抑或是漢服圈、發髻圈等興趣圈層,都得到了“國風”青年的廣泛關註。青年的關註不僅局限於“國風”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更聚焦於蘊藏在“國風”潮流背後的深厚歷史底蘊。新時代青年不僅是“國風”文化的持續關註者,更是“國風”潮流的深入參與者與重要推動者。人的能動性是推動文化創新的最關鍵因素之壹,廣大青年群體的深入參與為“國風”文化潮流的發展註入了全新生機與活力,更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提供了經久不息的動力源泉。
此外,青年對於“國風”文化的語言評價與參與行為實際上都在無形之中擴大了“國風”文化的宣傳力與影響力。青年的每壹次點贊、轉發、評論都會吸引更多的朋輩群體***同關註“國風”文化、參與“國風”潮流,從而使“國風”文化在新時代青年群體中具有更強大的影響力。
其二,展現在內核中的情感認同。情感認同指的是他人或群體的態度、思想、價值觀念等符合個體需要時所產生的壹種積極的、肯定的情緒體驗。新時代青年對於“國風”文化的情感認同既表現在現實表達上、也體現在多元抉擇中、更彰顯在有效驅動上。
青年的情感表達更能真實展現出其對於“國風”文化的認同程度。積極正面的情感表達越強烈,青年對於“國風”文化的認同程度就越高。“國風”文化為青年提供了壹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使青年從意識深處產生了情感***鳴。因而在面臨多元文化產品的抉擇時,青年更願意選擇能為自身提供積極情感體驗的“國風”文化,這也充分表明新時代中國青年對於“國風”文化具有深刻的情感認同。情感認同為人們追求價值實現提供了重要驅動力,即人們在對某種事物產生強烈的情感認同後,會不由自主地表現出相應的態度,產生相應行為。
其三,彰顯在本質上的價值認同。文化自信的核心是每壹位公民的文化認同與價值認同。新時代青年對於“國風”文化的認可、接受以及傳播行為真實描繪了青年群體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刻價值認同的現實圖景。區別於凸顯在行為方式上的行為認同以及顯現在情感表達中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蘊藏在主體的價值認知深處,呈現的方式更隱蔽、呈現的效果更模糊、呈現的維度也更多元。文化的最深層次是價值觀,壹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價值觀的不同。價值認同在整個認同體系中始終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發揮著獨壹無二的關鍵作用。行為認同與情感認同對於青年的影響都是較為短暫的,而價值認同的影響卻是深遠持久的。因而從價值觀的角度深入思考新時代青年對於“國風”文化認同的問題才能真正切中要害,真正接觸到問題的核心。價值認同的形成並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情,必須經過經年累月的積累。價值觀念只有經過廣泛的實踐、長期的思考、深入的研究才能真正內化成為青年的價值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