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有:
包粽子
端午節包粽子,這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壹般是前壹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
望重午
重午節前幾天,對舅父母、嶽父母、幹父母都要饋贈食品禮物,俗稱送重午節或望重午節。禮物以粽子為主,輔以魚、肉等湊成四樣,俗稱輕盂。新婚女婿望第壹個重午節要有六樣,俗稱重盂。不論四樣或六樣都要有相當樣數的禮物為回盂。通常輕盂的回盂有鹹鴨蛋、炒淮豆、枇杷、蒲扇和龍須鞋等,重盂則加府綢或素草衣料、陽傘、皮拖鞋等。
懸菖蒲艾草
重午這壹天,清早去采菖蒲、大茅、雲實、楓樹頂、落花生藤、桐葉等,即俗稱“五月采頭”,但所采植物因地域而異。人們還把菖蒲和艾草插於門上,俗稱“蒲劍艾虎”。大荊各地還有懸掛鐘馗像、掛艾葉旗、插菖蒲劍的習俗。
雄黃酒
早晨把“五月采頭”放入粽灰湯中煮粽子、雞鴨蛋。煮後的湯,大家分喝幾口,剩下的給孩子洗澡。同時還要喝雄黃酒,並用它搽孩子的頭頂、耳朵、腋下、肚臍等處。雄黃酒還被用來驅殺蟲豸蛇蠍,即把雄黃酒含於口中,向墻腳和所有陰濕角落噴酒,然後撒以石灰。
掛香囊
婦女利用各色小布片拼成狀如八卦、粽子、木魚、老虎等形狀的小袋子,內裝棉絮和香柰,俗稱香袋,掛在床帳上,或懸於孩子胸前以避穢。女孩子的腕上還系上五色絲繩,俗稱巧綸。到乞巧節解下,纏於長條的米餅上,扔到屋頂,引誘喜鵲銜去為牛郎織女搭鵲橋,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成為能織善繡的女紅妙手。
龍舟競渡
端午節還有龍舟競渡的習俗,又稱水龍。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凡有劃水龍的村都在縣西和城關,縣東沒有。鬥水龍不以時間計速度,而以兩只船並列同時起劃,先到者為勝。競賽結束後,所有水龍鑼鼓齊鳴,紛紛回去,俗稱“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