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節對月穿針是什麽意思如下:
對月穿針是我國傳統節日七夕的重要習俗。七夕之夜,女孩子們手執五彩線,對月連續穿針引線,以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
壹、乞巧節
七夕節(乞巧節)或稱“女兒節”“女節”“古代婦女節”。流行於甘肅省西和縣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甘肅省西和縣壹帶的七夕乞巧民俗出現於漢代,經過唐宋時期的發展,明清兩代達於興盛,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
西和乞巧民俗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從農歷六月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晚開始,至七月初七日晚結束,前後歷時七天八夜,整個活動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蔔巧、送巧七個環節。
二、歷史淵源
七夕節(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甘肅省西和縣的七夕節(乞巧節)與壹個有關牛郎星和織女星的故事有關。這天夜裏,人們遙望銀河,老人會指出,在銀河西岸,有壹大兩小三顆星。
那就是牛郎星。他挑著擔子,正苦苦地眺望河對岸的織女星。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外孫女,在天宮織雲紋錦繡和仙人天衣。後來她偷下凡間,和牛郎相親相愛,生了兩個孩子。天帝知道後大怒,派天神把孫女抓回天庭。老牛讓牛郎剝下自己的皮飛上天追尋織女。
三、對月穿針
這是壹種針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南朝梁詩人劉遵七夕穿針詩雲: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向光抽壹縷,舉袖弄雙針。對月穿針是指七月初七這天傍晚,家家戶戶都把庭院清掃幹凈,年輕婦女和姑娘們先要向織女星虔誠跪拜,乞求織女保佑自己心靈手巧;
然後,她們把事先準備好的五彩絲線和七根銀針拿出來,對月穿針,誰先把七根針穿完,就預示著將來她能成為巧手女。對月穿針是不容易的:七夕之月即使再亮,也是弦月之光,並不能朗照,而且時有微雲漂浮;再則,所穿之針稱為七子針,這是種特制的扁形七孔針,即針末有七個針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