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鄉土社會中的傳統道德

鄉土社會中的傳統道德

高二(6)班 張瀟月

在《維系著私人的道德》這壹篇裏,費孝通先生指出了中國鄉土社會的差序格局與現代西方社會的團體格局的不同之處,社會格局的差別也從而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觀念。

在西方社會的團體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觀念建築在團體和個人的關系上,社會道德體系的來源是宗教觀念:每個個人在神面前平等,且神對每個個人都公道。所以道德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無差別而人人平等的。這跟墨家所提倡的“愛無等差”是類似的。

但中國鄉土社會差序格局中並沒有壹個超乎私人關系的道德觀念,道德的出發點是以自己作中心的社會關系網絡,“克己復禮”,“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遵循的道德體系是根據儒家孔子提出的“推己及人”,社會範圍變成了壹根根的私人聯系,每根繩子被壹種道德要素維系著,每個人與自己的關系決定著不同的道德對待。這壹的道德體系是有差別的,團體道德是缺乏的,換句話說就是道德標準缺乏普遍性,所以稱作差序格局。

讀罷這壹章,就很好地可以理解為什麽把中國社會被稱作是壹個人情社會,人際關系在這個社會中顯得如此重要了。與人關系的好壞,遠近,影響著做事的效率,也決定著別人對妳的道德判斷標準。如果妳是親近的人,那麽犯了錯也能被包庇被原諒,而若妳是不搭界的人,則可以被嚴厲懲罰。這道德標準缺乏普遍性,使中國人普遍感覺人際關系非常重要,而西方人由於壹律平等的道德標準,所以便可以在這壹方面相較而言輕松壹點。

鄉土中國的很多特性,都可以拿來解釋現在社會出現的問題。比如說食品安全問題,所謂“生產**的人是從來不吃的”,正是群己界線不清的表現。生產者出於小團體的利益,放棄了更多人的安全。道德只是在私人和夥伴之間才會存在的東西。西洋的道德體系與宗教虔誠維系在壹起,人人對神平等,神對人人公道。而我們傳統中並無個人對於團體的道德要素。團體道德的缺乏並不是現在的新病,而是當團體擴大之後,傳統的道德無法維系的表現。傳統道德是無法超脫於差序格局社會中的私人關系網的。從中可以看出,鄉土社會中的傳統道德對中國人的影響之深遠。

  • 上一篇:為什麽電影《百鳥朝鳳》的評分很高?
  • 下一篇: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有什麽不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