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是從描繪符號到甲骨文。
從甲骨文到篆書的時期是統壹規範的。
從篆書到隸書,定型成熟。
從隸書到現代簡化字的時期,是簡化規範的時期。
壹、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殷墟龜甲獸骨文字的簡稱。
龜甲是指烏龜的甲殼(腹甲和背甲,主要是腹甲)。
動物骨是指牛、羊、豬的肩峰骨,主要是牛的肩峰骨。
甲骨文被埋沒在廢墟中數千年,直到公元1899年才被王偶然發現。王(1845至1900)是清光緒年間國子監的壹位酒祭,也是壹位碑刻家。因為生病,發現中醫龍骨上有字,還有商帝的名字,於是花大價錢買了下來,大概1500塊。1900年,八國聯軍進京,王殉國。龍骨來自河南安陽小屯村。農民銼甲骨治療刀傷。劉鶚和孟光輝也收集了許多甲骨文。截至目前,已發現甲骨文約1.5萬片,約4500字,已鑒定約2000字。
第二,金文
商周時期青銅器上就有青銅器銘文。它幾乎與甲骨文同時產生。殷商時期青銅文字很少,西周文字很多,東周文字更多。
青銅是銅和錫或鉛的合金,呈藍灰色,因此得名。青銅也被稱為吉祥金,因為它主要是為了好運而犧牲的。青銅器包括禮器、樂器、食具、武器等。,而樂器的鈴和禮器的鼎居多,所以金文也叫鐘鼎文和金文。
出土青銅器銘文5000余件,收集文字3000余字,可識文字2000余字。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只有司母戊二字。隨機盤,題字19行,350字。毛為題詞32行,497字。
第三,小傳
秦統壹六國後,實行“車同軌,書同。”統壹的字叫小篆。
秦始皇滅六國之前,秦書是大篆,即蜀(zhòu,殷州)。戰國時期七國文字不統壹,馬字100多,尊字310多。而石鼓文,馬上就上了十面石鼓,戰國帛書。小篆是漢字演變的壹個轉折點,從統壹到統壹。
《小傳》的特點:
1,線條纖細圓潤流暢。
2、字體為長方形,大小均勻,整齊。
3,文筆難,而且是官腔。
第四,隸書
隸書是小篆的簡化形式。相傳,隸書是程邈所創。他是低級獄卒,也就是仆人。因得罪秦王而入獄,獄中簡化小篆隸書,後被秦王重用。程渺因為做官,所以取名隸書。這裏指的是李芹。漢朝的隸書叫做韓立,比秦朝的更簡單。漢字到隸書已經定稿。
隸書的特點:
1,從行文字到筆畫文字。有橫、豎、左、右、點、鉤、折等筆畫。從小篆的圓到直。點畫深如蠶頭,收筆如鳳尾。它是有棱角的
2.字形由小篆的長方形變為扁平狀。波勢,漂亮利落。
3.象形文字消失了,象征意義加強了。
五、楷書。
楷書又稱真跡、隸書、楷書,自漢末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楷書由隸書演變而來,是壹種成熟的筆畫文字,書寫方便,是中國字體的典範,故稱楷書。
簡化字以楷書為基礎,是現代通用字和規範漢字。除書法外,特殊場合應使用簡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