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二戰後德國中小學道德教育二戰後,德國被分為東德和西德,德國傳統道德體系遭到嚴重破壞,西德教育分權制得以恢復。為了培養合格的德國公民,德國在教育方面進行了多次改革,形成了目前德國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在課程設置上,聯邦德國將道德教育作為常規課程教授,在保持原有宗教內容的同時,增加了政治教育、環境教育、和平教育等內容。期望通過道德教育,讓青少年主動關心國家大事,參與社會事務,在實踐中成為合格的德國公民。二、德國中小學德育現狀(壹)德國中小學德育目標,中小學德育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目標,不同地區的德育目標也因戰後教育分權體制而不同。但《聯邦普通教育法》仍然規定了學校整體的德育目標:“在壹個自由、民主、福利的法制社會中,培養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②根據這壹總體目標,德國各地區制定了更加具體的培養目標,主要包括:(1)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從實際情況出發,通過道德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懂得誠信等道德品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和集體的關系;(2)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使學生了解各種基本行為準則,並在活動中自覺遵守。(3)培養愛國情操,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通過德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他們積極融入社會生活,在實際行動中培養愛國情操。(二)中小學德育內容德國中小學要求學生“具有必要的思想素質和行為規範,使他們具有發展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獻身精神。”為了實現這壹目標,德國中小學開設了相應的德育課程,促進中小學德育教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宗教內容從9月份開始!-學校德育必備資料-學校工作、班主任工作管理、學生工作管理在德國,宗教教育壹直被視為德育的重中之重,宗教課程是學校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從法律上保證了宗教課程在學校的合法地位。
上一篇:漳平必遊的十大景點。下一篇:減負書包和普通書包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