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是什麽?

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是什麽?

不管是什麽習俗,人們都把它當作是好的!

“二月二龍擡頭”:吃龍鱗餅 “剃龍頭”盼好運

“二月二,龍擡頭”,這個傳統節日又稱作“春龍節”,有不少習俗保留至今。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劉壹達表示,春龍節壹般在“驚蟄”前後,按傳統說法,“驚蟄”指“龍動”,換句話說就是壹聲春雷把蟄伏中龍驚醒了,意味著美好的春天來臨。這壹天的習俗基本都跟“龍”沾邊,通常要吃龍鱗餅、龍鱗面求吉利。

據公開資料顯示,傳說春龍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禦駕親耕”。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

慢慢地,節日民俗不斷完善、豐富。據說,到了元朝時期,“二月二”就明確是“龍擡頭”了,之後相關民俗活動的記載也多了起來。民俗學者王娟說,在古代,這壹天皇帝親耕,皇後則主持蠶桑儀式,祈求豐收。在民間,婦女忌動針線,以免“刺傷龍目”。在飲食方面,有些地區認為“二月二”是太陽的生日,要吃太陽糕。

其實,在北京,春龍節有很多習俗,俗語稱“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45.330, -0.06, -0.13%)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墻壁驅除蠍子、蜈蚣等。劉壹達說,為了圖個吉利,這壹天飲食還大多掛上壹個“龍”字,例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餛飩叫吃“龍牙”等等。

“‘二月二’北京人還要吃餅和面,這兩樣吃食跟龍有關。餅叫‘龍鱗餅’,面叫‘龍須面’。或者用白面或者棒子面加其它面和好後,做成諸如蜈蚣、蠍子等小生物的形狀,在餅鐺上拿油煎著吃,美其名曰:熏蟲兒。”劉壹達解釋道。

有民諺說:“二月二,龍擡頭,孩子大人要剃頭。”在春龍節人們為孩子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擡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大人理發,叫“剃龍頭”,希望帶來好運。

此外,春龍節還有引水入宅的活動。清人所著《宛署雜民》中記載:“都人呼二月二為龍擡頭,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蜓布入宅廚,施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這就是指在節日清晨,人們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邊、井邊壹路撒來,直到家中的水缸邊,以求風調雨順。

“當天,大人孩子都要早早起床,小孩兒睜開眼後,要在枕頭上磕三個頭,同時說三遍‘二月二,龍擡頭’。之後孩子們要趕在出太陽之前拿課本念書、寫字,寓意‘獨占鰲頭’。”劉壹達說,這些民俗都包含著十分美好的寓意。

  • 上一篇:麗江有哪些民族節日?有詳細介紹嗎?
  • 下一篇:京劇為什麽被稱為“國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