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臺灣高山族有吃“長年菜”的習俗。長年菜也叫作“芥菜”,吃這種菜是預示壽命長。有的人將長長的粉絲加入長年菜裏,象征著長生不老。
滿族——年三十家宴十分豐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餃子、火燒、豆包等;傳統年菜有鮮美的血腸、煮白肉及別具壹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慶有余的魚菜更不可少。子時還要吃壹頓送舊迎新的鮮肉水餃。
壯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壹全天的飯,以示來年要豐收。這種飯叫“粽粑”,有的長達尺余,重五六斤。
拉祜族——每至除夕必做糯米粑,其中有壹對做得特別大,據說象征太陽和月亮,用以祈祝新的壹年風調雨順、果實累累。
侗族——初壹清早,從塘裏弄幾條又大又鮮靈的鯉魚,煎、炸、燒、燉、擺上桌,再加壹盤香氣四溢的腌魚,整桌菜以魚為主。侗家人說,春節吃魚,預兆新的壹年吉慶有余(魚)、五谷豐登、余錢余糧。
黎族——過春節,家家宰豬殺雞、備佳肴美酒,全家圍坐吃“年飯”,席間唱“賀年歌”。大年初壹或初二,人們集體狩獵,獵物的來先分給第壹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剩下的壹半大家均分,懷孕婦女可以獲得兩份獵物。
景頗族——春節期間,各家各戶都釀水酒,向長輩敬酒。
達斡爾族——生活在黑龍江和嫩江兩岸。除夕年飯是黃米蒸糕,初壹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們壹進門就搶食年糕,借以祈願生活年年提高。
佤族——新年第壹次見面除相互道喜外,還贈以糯米粑團、甘蔗和芭蕉,以此祝願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團圓飯餐桌上,壹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維吾爾族——年節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幹等做成的“普羅”,用面粉、羊肉、洋蔥等做成的“匹提爾芒達”(包子),用帶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團抻成的“蘭曼”(抻面),以及與漢族餛飩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爾”等。此外還備有多種民族傳統糕點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紮”(圓盤饊子)、“亞依瑪紮”(花邊饊子)、“波呼薩克”(炸吉皮)、“沙木波薩”(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補充:
美食,顧名思義就是美味的食物,貴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邊小吃。但是不是所有人對美食的標準都是壹樣的,其實美食是不分貴賤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可以成之為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後有回味的東西。美食遭遇心情的時候,美食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味覺感受,更是壹種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