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工業園區來說,壹定程度上是工業企業的聚集區,通常沒有明確的產業分工。
此外,對於工業園區和產業園區,地區政府在制定促進產業發展的政策方面也存在差異。工業園區需要大而廣的政策,而工業園區更註重針對性。
因此,各地區在建設或建立產業園區時,首先要確定適合本地區發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主要產業和相關產業,建立不同產業的功能園區,同時根據各產業特點制定適合產業發展的政策,促進各產業發展升級,服務地方經濟。電子組裝R&D產業園是產業集聚的載體,主要由與電子元器件組裝相關的企業、提供高科技技術支持(如數字網絡技術)的企業以及策劃推廣、信息咨詢等國際中介機構組成。也有從事電子產品生產的企業,有豐富文化經營經驗的經紀公司。這種互聯互通的企業集群構成了壹個立體的、多元交織的產業鏈環,對於提高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具有現實意義。目前,按行政區劃或行業劃分建設的電子組裝R&D工業園區,會受到傳統利益格局和資源配置的影響,難以實現要素的理想組合和產業的深化。
工業化之後,大城市大多把發展工業園區作為催化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舉措。工業園區不僅是壹種發展理念,更是壹種現實,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只有促進電子R&D成果向業務資源的轉化,通過向傳統行業滲透,整合延伸產業鏈,才能充分獲得電子R&D產業的收益。
發展電子R&D的核心是打造創意產業鏈,盡可能擴大產業鏈,形成規模,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要想在短時間內領跑全國、趕超西方國家,必須打造壹批完整的符合市場規律的電子R&D產業鏈,圍繞產業鏈培育壹批有競爭力的電子R&D產業集群。“2.5產業”是指介於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的產業,既具有服務、貿易、結算等第三產業管理中心的功能,又具有獨特的R&D中心、公司核心技術產品的生產中心和現代物流運營服務的功能。
1,產業結構升級,促進地方產業升級。
在發揮傳統產業優勢的同時,引進金融、商業、會展等高附加值、科學化的現代服務功能。促進科技和人才引進,引進新的先進產業,有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2.完善產城融合的產業生態鏈。
通過科學規劃,將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以合理的比例進行嫁接,如金融、法律等現代服務業,以及復合型的優質商業設施。構建上下遊產業關聯互補的商業環境,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公園城市。
3.提升區域價值和能力。
引進商業、金融、居住、辦公、會展等綜合性新興產業。通過人才、資金、信息的高速傳遞和流動,創造高效優質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充分享受交通樞紐為項目城市功能帶來的交通便利和為產業功能提供的綜合支撐。擴稅、優化環境、促進就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