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鴉片戰爭後,廣州近代建築的發展經歷了西方建築的遷移、傳統建築的復興、現代主義建築的引入等幾個階段。西方建築在廣州有以下幾種類型,如天主教聖心堂(石室)等宗教建築;
如廣州郵政管理局大樓、廣東海關大樓、市政府大樓、省金融辦大樓、省總工會大樓等;如西關大屋、竹樓、東山花園屋、小洋樓;
孫中山紀念館、海員館等紀念性建築;還有愛群大廈、南樓、城行大廈、省行大廈、新亞酒店等建築和遍布廣州的商業拱廊。
事實上,商業騎樓建築最早見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之後在歐洲開始流行,直到近代才傳播到世界各地。因為商業建築的“騎樓”部分是在建築前半部分橫跨人行道而建,在路邊相互連接,形成壹條自由行走的長廊,長度可達數百米甚至壹兩公裏以上。
廣州有句話叫“小孩子壹說臉就變”,所以“騎樓”正好適應了這種氣候特征,壹時風靡廣州各地,逐漸形成了廣州街景的主要格局。“騎樓”建築集中在市府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壹德路等商業街。
西濠口地區的“騎樓”氣魄最大:新亞酒店、南方大廈、愛群大廈都是廣州早期“騎樓”建築中的佼佼者。20世紀60年代以後,廣州新建商業區很少采用這種形式。
騎樓:指建築之間的走廊,橫跨人行道而建,沿道路相互連接,形成自由步行。這是現代典型的商業建築。拱廊壹般分為三部分:頂部、主體和底部。
它是西方古代建築與中國南方傳統文化相結合而演變的建築形式。可以防風防雨防曬,尤其適應嶺南亞熱帶氣候,商業實用性更加突出。廣東、廣西、福建、海南都有很多這樣的建築。
比如廣州的上下九,廈門的中山路,北海的珠海街,上海的金陵路(早期的粵式社區)。這種建築是為了適應南方潮濕多雨的天氣和密集的商業建築而建造的。樓下開店,樓上住人。
其街對面的騎樓不僅擴大了居住面積,還提供防雨防曬,方便顧客自由選購商品。是東南沿海城鎮最有特色的建築之壹。
廣州騎樓是廣式騎樓的代表,形式多樣,保存完整。
仿哥特式風格
愛群大廈和北京路新華書店是仿哥特式騎樓,比較少見。
北京路新華書店體現了哥特式的裝飾風格,強烈的豎線和拱形的窗戶。愛群大廈外立面以垂直構圖為主,哥特式窗戶,底層騎樓也被處理成仿哥特式窗戶,讓人感受到壹股濃濃的哥特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