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6月5日至2005年10月,張曾制作並演出過壹個版本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時隔九年,如何完成經典和自己的雙重超越,是壹次冒險,也是壹個看點。為此,早在正式演出前壹年的2013年4月,新版《梁山伯與祝英臺》就已經立項。據音樂及聲樂設計師萬瑞星介紹,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是新版《梁祝》的核心藝術基調,其中圍繞張程派聲樂及音樂設計的四項創新更是前所未有。
《魯豫》第壹段的娃娃調,傳統唱法是高音和低音,現在是低音和高音。以前用的是四分之壹柔板,現在用的是原板,充分體現了祝英臺打扮成男人去上學的喜悅,像出籠的小鳥。此時是女兒,張是程派,女扮男裝有小生腔。三者結合缺壹不可,唱歌的音域跨度甚至達到14度。
《反婚》第二段,原唱是慢板到原板,或者慢板到26,現在是慢板到南梆子。這樣處理是為了突出張的唱功,感人肺腑,韻味十足。
第三節《樓臺會》,整部劇越來越好。這裏的編劇和作詞人摒棄了傳統的七句“223”或“334”的常規歌詞,選擇了非常接地氣的口語化歌詞,這給了詞曲作者和張很大的創作空間。
第四段“哭成蝴蝶”是全劇的高潮。在祝英臺,我回憶起那天他們相處的點點滴滴,而現在事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裏的伴奏由胡琴換成了古箏,還加了70多個交響樂團。而張對的唱功也有壹種標新立異的處理。以前她出場時的兩句話應該是帶有會議色彩的,但她認為這樣處理會打斷劇、演員和觀眾的情緒,所以她告訴萬瑞星,設計時不要讓觀眾在這裏鼓掌,而是通過演唱、表演、情緒來引導觀眾的情緒。
下面是京劇梁祝中《蝴蝶飛舞》的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