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京劇的起源及歷史?

京劇的起源及歷史?

被列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壹的國粹——京劇,從形成到現在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中國清代乾隆年間經濟繁榮,國泰民安,文化藝術相應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不僅使南北經濟進壹步溝通,同時也促進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例如就在乾隆皇帝第壹次南巡的這壹年,皇太後60壽辰之日,便有南方戲班進京祝賀,當時演劇盛況是“自西華門至西直門外高粱橋,每數十步間壹戲臺”,“南腔北調,各四方之樂,倔童妙伎歌扇舞衫,後部未歇,前部已迎。左顧方驚,右顧復眩”。後皇太後80大壽,“京師鉅典繁盛,不減辛未”。直到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秦腔演員魏長生自四川來到北京,以演出《滾樓》壹劇名動京師。是為徽班進京演出之始。此時北京流行的京腔也大為減色,乃至出現了“京腔舊本置之高閣”的局面。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是高宗(乾隆皇帝)80壽辰,為給乾隆皇帝祝壽,揚州的鹽商江鶴亭在當年秋天特地組織了以名演員高朗亭為首的壹個名為“三慶”的徽戲班,另有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這些戲班多以安徽籍藝人為主,進京為乾隆皇帝做祝賀演出。

時值京腔(高腔)、秦腔已先行流入北京,徽班在演唱二黃、昆曲、梆子諸腔的基礎上,兼容並蓄,出現了“四徽班各擅勝場”的局面。嘉慶、道光年間,漢調(又稱楚調)進京,參加徽班演出,徽班又兼習楚調之長,為匯合二黃、西皮、昆、秦諸腔,促成京劇衍變奠定了基礎。這就是戲劇史上有名的“徽班進京”。因此,四大徽班進京,被視為京劇誕生的前奏,在京劇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後來徽班逐漸發展成為京劇的壹個關鍵。清末,四大徽班已相繼散落。

總之,在京劇形成以前,大約從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在北京流行的規模較大的戲曲劇種,除在當時劇壇占主導地位的昆曲外,還有京腔、秦腔、徽調、漢調以及規模較小的柳枝腔、羅羅腔等地方戲曲。其中發展最快、最受群眾歡迎的要算徽戲班的演出了。

  • 上一篇:為什麽玉米不能取代白飯成為主食?
  • 下一篇:從學舞蹈到做直播,直播界的“壹哥”李佳琪是如何紅起來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