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產業壹條龍:“想都想不到的壹整套物事”
記者調研發現,當前喪葬陋俗日益呈現“產業化”特征,衍生出壹條完備的“產業鏈”。
壹名村紅白理事會會長說,喪葬陋俗目前在“更新換代”。曾經鄉民選擇的墓地多在自家祖墳附近,現在有人肯花數千元甚至上萬元購買風水陰宅。
墓穴也從過去的土質結構提升到磚混結構,更講究壹些的,還要貼上大理石,材料費加上人工費,要三四千元到上萬元。制備棺材至少用梧桐木,好壹些的用黑松、香椿木。
在東部壹些縣區,喪事焚燒的“紙貨”,從前些年的幾個花圈,發展到現在群眾口中“想都想不到的壹整套物事”:鍋碗瓢盆竈臺煤氣罐樣樣都不少,樓房、花園以及冰箱、洗衣機等電器壹應俱全,汽車、電視、手機都要內置模型電池。粗略估算,壹套“紙貨”制備齊全要四五千元。
“儀式越來越多,越來越繁瑣,浪費自然越來越嚴重。”
西南某鄉民政所所長說,當地群眾治喪時有請舞隊跳舞的習俗,有的壹場下來花費超過5000元。
“越是有名的舞隊價格越高。”
近年來當地又開始流行“車打音炮”,家屬在喪葬儀式上請空氣禮炮車,發出的聲音比傳統鞭炮聲更加響亮。
喪葬產業鏈背後的賬本令人吃驚。中部某縣根據當地的喪葬開銷計算發現,僅建造傳統的瓷磚土葬墳墓改為骨灰公墓安葬壹項,花費就可由原來的兩萬元左右減少到3000元,加上無需請風水先生、土工、吹手等,無需支付入棺儀式、擺設靈堂等費用,人均安葬花費可節省4萬元左右。
東部某縣縣委書記估算,全縣每年過世老人約8000人,按平均每人喪事花費2.5萬元計算,全縣每年在這壹項上要花費2億元。
厚養禮葬、喪事簡辦應成為方向
當前,群眾明明不堪重負,卻被喪葬習俗裹挾。西南某地著力推進殯葬改革,壹些幹部入戶做工作時卻遭遇尷尬壹幕:壹些群眾當場下跪,“懇請”允許他們好好辦喪事。
壹些殯葬從業人士認為,殯葬改革關鍵在於有效破除心理舊習。
“絕大多數村民想節儉辦喪,但又擔心背後被戳脊梁骨說不孝順。”
中部某村紅白理事會會長說。也因農村長期遺留下來的喪葬與家族運勢相關的認知,不少村民雖不想延續這種殯葬怪相,卻不敢公開反對。
喪葬陋習看似是壹家壹戶的“小事”,背後卻是鄉風文明。厚養禮葬、喪事簡辦應成為農村殯葬的方向。
如今,山東、江西、雲南等地推動殯葬移風易俗動作頻頻。江西和山東等地出臺農村推動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等行動方案和改革舉措。
在江西大余,“風水先生”變成鄉風文明理事會成員, “屋邊墳”“路邊墳”不見了,紙錢汙染少了,噪聲擾民消失了,心情也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