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七,死後每隔七天,做七次,叫“做七”。用七個祭祀用的盤子做壹個奠祭。如遇農歷初七、十七、二十七,稱為“撞七”,提前壹天午夜做七。死後第七天,稱為“前七日”。按照慣例,死者會在這壹天死去,亡靈會回到屋內悼念。所以午夜過後,他們會吊唁祭祀到中午,然後請道士念經,開靈道,舉行告白。
頭七,中國人的喪葬習俗,是以死者死亡的時間為準,再加上天幹地支計算的日期和時辰,但大家習慣上認為“頭七”是指人死後的第七天。壹般認為,死者的靈魂會在頭七回家。家屬要在死者的靈魂回來之前為其準備壹餐飯,之後壹定要避開。最好的辦法就是睡覺。如果妳睡不著,妳應該躲在床底下。如果死者的靈魂見到家人,會讓他思念,會影響他的輪回。也有人說,初七回家,家人要在家裏燒壹個梯子狀的東西,讓靈魂順著這個“梯子”上天。
“仰視”是指在死者死後第六天的午夜,也就是第七天的淩晨,家人舉行哭祭儀式。白天燒“頭七”,之後每七天祭祀壹次,直到“七七”。
“十七”,即死後七天,殯儀館舉行隆重儀式,設靈柩,向主人獻柴,焚香祭拜,燒紙盒,燒鈸,請和尚道士念經,祭奠。
2月27日,儀式很簡單。這壹天,壹家人備酒,供湯供飯以作紀念,燒紙,請道士念經。
“三七”,又叫“三奇”,這壹夜,孝子們點上香,在岔路口喊死者的名字或封號,或上墳燒香把死者接回家,並在家中擺酒。
“四月七日”是壹個簡單的儀式。這壹天,家人備酒,獻湯飯,燒紙祭奠。
“五七”,在七七,五七的儀式特別重。這壹天,哀悼者舉行祭奠儀式,燒紙,請和尚道士放火燒嘴。親戚朋友也帶著紙錢、錫箔元寶(或現金)幫忙祭祀,喪事還要辦酒席。有的用紙綁著燒死人,還有內置錫箔元寶的亭臺樓閣;有金山,有銀山,山上點綴著花草鳥獸。舉行儀式時,這些文件被帶到墳墓裏焚化。有的嫁出去的女兒選擇酒菜回娘家祭奠。
“頭七”由兒子處理。
“二七”是小七,
“三七”是嫁女兒的責任。
“四七”也是小七。
“五七”是給嫁出去的孫女的祭品。
“六七”也是小七。
“七七”,又稱“滿七”或“圓七”,由始至終都是兒子在處理,功德圓滿。
由於工商業工作繁忙,現代人有時會把七七四十九天縮短為二十四天。比如方式是“前七日”“後七日”,隔壹天就是“七日”,也就是24天。喪期,喪前不祭,遇祖宗忌日不拜。除了以7月49日為最後七天的人,7月49日不活的人被稱為“逝者如斯夫”,從7月27日起通常只有短短的六天,所以實際上最後七天是第43天。也就是說,前七天是人死後的第七天,也就是第六天的23: 00到第七天的1: 00,也就是“六天七天之首。”
按照喪葬習俗,燒七日、百日、燒周年、燒三周年的意義:壹個人在陰間死了以後,有十個王官(陰間的檢察官)和四個審判官,他們的職責是:詢問死者,審問善、惡、惡,有十個王官。
七次祭奠明王,查其生前|“善心”事跡,四十九日後移送曹寅法院四審,每十天壹審,調審壹次:壹審,(前十日,第五十九日)判官崔實;第二審,(第二十日,第六十九日)審判員李;三審,(30天,第79天)法官韓;第四次審判,(四旬,89天)楊法官;再過十天,就是99天,燒百日(稱短百日,長周年),然後祭拜。第八堂將是明朝壹周年,第九堂將是明朝三周年。明朝以後就要決定怎麽投胎,怎麽轉來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