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非殖民化運動,前壹階段的殖民擴張已經告壹段落,但在非殖民化後建立的原住民和新興國家之間仍然存在類似的問題。有時後者被稱為內部殖民,與傳統的外部殖民不同。
在用中文討論這個問題時,也使用“原住民”壹詞。該詞與土著人民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強調每壹個土著人民作為“人民”在國際法中應享有相應的集體權利,包括追求自決的權利;後者要麽是壹個通稱,要麽僅指在異族統治下在民族國家內部或外部被殖民化的土著個人。
在英國統治時期,新界的原住民(也就是中國人)被稱為原居民,他們的名字至今沒有改變。
土著人也可以稱為原住民。
再舉壹個:
臺灣省原住民在學術上屬於南島語族,是指在漢人遷入臺灣省之前,先到達臺灣省定居的族群。根據語言學、考古學和文化人類學的推論,臺灣省原住民已經在臺灣省活動了數百至數千年。臺灣早期的漢人,因為種族沙文主義,把屬於臺灣南島人的人稱為“範”。
臺灣省原住民使用的語言屬於南島語族,在人類學上屬於南島語族。從人類學和古文化的角度看,缺牙、紋身、大鍵琴、花衣、編貝、編腰、穿衣服、嫁親戚、父子連名、年齡分類、老年政治、獵鳥、靈魂崇拜、室內埋葬等。臺灣的原住民都是這種文化的特征。南島語族是當今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民族,從東非海岸的馬達加斯加到南美洲西部的復活節島。除澳大利亞和少數講巴布亞語的民族地區外,所有大小島嶼都屬於南島語族。東西方距離超過地球周長的壹半,總人口約2.5億。
近年來,由於民主化後臺灣省各族群的族群意識較高,基於相互尊重的原則,1994改名為「原住民」,並被廣泛采用。然而,有些人認為使用“土著人民”壹詞更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