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涵上看,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模式創新,是基於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約束,以環境保護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新型發展模式。
綠色發展的意義
1.綠色發展是打破我國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要求。中國資源總量豐富,許多資源居世界第壹,但人均資源量低。貫穿工業發展的石油和天然氣人均資源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0%。與此同時,工業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的排放量壹直保持高增長,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
2.綠色發展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國主要是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創新型的科技產業很少。經濟結構不合理,壹、二產業發展很快,第三產業和配套服務業發展跟不上。
3.綠色發展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目前,世界各國都把重點放在了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上,把它們作為新壹輪產業發展的重點,企圖占領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也必須發展綠色經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贏得國際市場的主動權和壹席之地。
4.綠色發展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原本僅限於京津冀地區的嚴重霧霾天氣也擴展到了全國許多地區。保護生態環境刻不容緩,為人民提供安全放心的生活生產環境勢在必行。在這種情況下,綠色發展就成了順應生態環境建設的壹道屏障。
擴展數據: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積累了許多生態環境問題。可以說,生態環境汙染已經成為民生之痛、民心之痛,是推動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的突出短板。
從發展方式來看,過去很長壹段時間,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規模粗放擴張和高耗能、高排放的產業,造成資源環境不堪重負,對美麗中國建設構成嚴重威脅。
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強資源環境保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然而,粗放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威脅尚未根本解除,建設美麗中國任重道遠。
從生活方式來看,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稟賦不足,環境承載力有限。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持續擴大和升級。2013-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3%,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30%以上。
與此同時,過度包裝和浪費性消費仍不同程度存在。生活領域資源消耗、汙染物排放、溫室氣體排放和廢棄物產生的快速增長,已經成為建設美麗中國必須解決的瓶頸約束。
從文化上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傳統。延續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豐富的生態文化,形成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然而,在西方工業文明和消費主義文化的沖擊下,過度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的發展模式逐漸打破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過度奢侈的消費文化正在侵蝕樸素適度的消費文化。推動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建設美麗中國,必須繼承和發展優秀生態文化,培育和踐行綠色文化。
人民網-人民日報實事求是:推動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人民網-綠色發展贏得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