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歷正月二十五是龍鳳日,這是正月繼元宵節之後的又壹個中國傳統節日,據說有上千年的歷史,至今鄉間依然按老規矩過。盡管“龍鳳日”來歷的說法頗多,但中國民間向來認為這是取“龍鳳呈祥”之意,希冀新春伊始風調雨順,壹年裏百事稱心如意。
2、二月初二“龍擡頭”,又稱“龍鳳日”。說明大地回春,萬物蘇生,準備耕耘。各戶有吃豬頭肉等美味佳肴改善夥食的習俗。
擴展資料
各地龍鳳日習俗
1、蓬萊:龍鳳日
蓬萊壹帶過龍鳳日,有兩個明顯標誌:
壹是孩子“戴龍尾”,即各家各戶都要用截成壹厘米左右長短的蒜稭或細高粱稭,配之以剪成銅錢大圓形的各色彩布,用線穿成串,掛在小孩帽子上,以此期盼孩子幸福茁壯地成長,長大後“成龍成鳳”。此俗“文革”期間被廢,改革開放後逐漸開始恢復,盡管不很普遍,但鄉間絕不罕見,特別是有老人健在的家庭,不少爺爺奶奶都會給孫子孫女“戴龍尾”。
二是晌午家家戶戶“拌和菜”,即用白菜心、粉條、小海米或小蝦米、香菜、胡蘿蔔絲、蒜泥、醋、香油等拌成涼菜,白的白,綠的綠,紅的紅,可謂顏色鮮艷,誘人食欲大開。“和菜”的“和”,蓬萊方言讀四聲“huò”,並且鄉間有“龍鳳日拌和菜,家家都過得(讀輕聲dei)”的民謠,寓意是“家庭和睦,和氣生財,生活蒸蒸日上”。
2、遼寧:莊河
從莊河壹些老輩人那兒得知,“龍鳳日戴龍鳳尾”的習俗在莊河已經流傳上千年了,最開始只給男孩佩戴的龍尾,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女孩也開始戴鳳尾了。
以前,每到龍鳳日之前,家裏的老人便自己制作龍鳳尾。最近這些年,大街上出現了賣龍鳳尾的,各式各樣,都很漂亮。最原始的龍鳳尾是用截成幾厘米長短的蒜稭或細高梁稭,配之以剪成銅錢大圓形或者文形的各色彩布,用線穿成串,掛在小孩帽子上,以此期盼孩子幸福茁壯地成長,長大後“成龍成鳳”。
男孩和女孩的龍鳳尾是有區別的,主要是在彩色布的形狀上,男孩的“龍尾”彩色布是圓形的,女孩的“鳳尾”彩色布是方形的。老人們壹般將龍鳳尾,縫到孩子衣服的肩膀上。孩子們要從早晨起床開始戴龍鳳尾,到晚上睡覺時才取下來。
2009年,“龍鳳日”民俗被列為大連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遼寧:普蘭店
普蘭店“龍鳳日”民俗分布區域廣泛,日期在農歷正月二十五日,至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龍鳳日”是集手工技藝、傳統民間信仰、飲食文化為壹體的綜合性民俗,儀式有:做“龍鳳尾”、掛“龍鳳尾”驅蟲、小孩戴“龍鳳尾”、吃“活菜”,在普蘭店地區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傳統民間傳承性。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龍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