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什麽是中國傳統的管理思想?其建立的哲學基礎是什麽

什麽是中國傳統的管理思想?其建立的哲學基礎是什麽

中國傳統的管理思想,分為宏觀管理的治國學和微觀管理的治生學。中國傳統思想對管理者的基本要求是:

壹、順道

“道”在漢語中有多種含義。屬於主觀範疇的“道”,主要指治國的理論;屬於客觀範疇的“道”,主要是指客觀經濟規律。這裏用的是最後壹種含義,指管理要順應客觀經濟規律。比如,《管子》認為自然界和社會都有自身的運動規律,“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春夏秋冬,不更其節”等等。

二、重人

“重人”是中國傳統管理的壹大要素。它包括兩個方面:壹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歸離。要奪取天下,辦成事業,人是第壹位的,故我國歷來講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管子》說: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國家必須“令順民心”,“從民所欲,去民所惡”,乃為“政之寶”。司馬遷提倡“能巧致富”,他說“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三、人和

“和”就是調整人際關系,講團結,上下和,左右和。對治國來說,和能興邦;對治生來說,和氣生財。故我國歷來把天時、地利、人和作為事業成功的三大要素。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管子》說:“上下不和,雖安必危。”

近代成功的企業家也都註重人和,創辦申新紗廠的大企業家榮德生治廠以“《大學》之?明德?,《中庸》之?明誠?”對待下屬,“管人不嚴,以德報人”,“使其對工作不生心,存意外”,“自治有效”。

四、守信

治國要守信,辦企業也要守信。孔子說:“君子信而後勞其民。”《管子》特別強調要取信於民,提出國家行政應遵循的壹條重要原則,“不行不可復”。也就是說,治理國家,必須言而有信。政策多變,出爾反爾,從來就是治國大忌。治國如此,治生亦然。我國從來就是提倡“誠工”,“誠賈”的傳統,商而誠,茍取壹時,終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業信譽度高的人。

五、對策

“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這句中國名言說明在我國古代治國、治軍、治生等壹切競爭和對抗的活動中,都必須統籌謀劃,正確研究對策,以智取勝。《孫子》認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壹勝壹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彼殆。”《管子》主張“以備待時,”“事無備則廢”。治國必須有預見性,有備無患,預則成,不預則廢。

六、法治

我國的法治思想起源於先秦法家和《管子》,後來逐漸演變成壹整套法治體系,包括天土法治、財稅法治、人才法治、軍事法治等等。韓非認為法治優於人治。他還主張應有公開性和平等性,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得守法。

中國傳統的管理思想,分為宏觀管理的治國學和微觀管理的治生學。治國學適宜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需要,包括財政賦稅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場管理、貨幣管理以及國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學則是在生產發展和經濟運行的基礎上通過官、民的實踐逐步積累起來的,包括農副業、手工業、運輸、建築工程、市場經營等方面的學問。這兩方面的學問極其浩瀚。

  • 上一篇:人們為什麽習慣把中國傳統繪畫稱為丹青?
  • 下一篇:什麽是流通業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