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的沿革與流變,曾經有過五次大的西學東漸過程。雖然使我國傳統文化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它的質與核還是很本色的。這是由於我國民族文化構成的特殊性所致。這其中是有了儒、釋、道、法、名、陰陽等類文化構成我國傳統文化的可能,而由這些類文化構成的我國傳統文化,又極其充分地適應了中國人的攻守進退等各個方面的生存與繁衍的需要。這之中既有它的社會性,也有它的自然性;既有它的群體性,也有它的個體性;就個體講,有心理調節的需要,也有壹個人年齡、體質、細胞活力和“力必多”的原因。所以我國傳統文化比起其他諸如西方文化來要牢固得多,包容性要強得多。它不僅在種種沖擊下,保持了自己本體性,而且還兼容和同化了許多我國其他民族的文化,如蒙古族文化和滿族文化等,以及其他外國文化。我國有這壹特征的傳統文化對我國社會歷史發展,曾起過巨大的積極作用,但也有過無與倫比的負效應。今天我們重新辯證地審視我國這樣特征的傳統文化,以促進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會有些價值的,也是許多哲人賢達無可回避的,因此為文以做拋磚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