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互聯網開始從“人人相聯”向“物物相聯”邁進,當下正處於向工業互聯網邁進的轉折點,制造業互聯網化趨勢風生水起。通過在產品中內置傳感器、處理器和軟件系統,並與互聯網相聯,產品開始走向智能互聯,產品數據和應用程序在產品雲中儲存並運行,產品的功能和效能得以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互聯網+”開始向生產過程滲透,傳統工廠的“黑箱”有望徹底打開,工廠可視化、互聯化、智能化正逐步成為現實,工廠與消費者、供應商的實時互動成為可能,生產組織方式在加速向定制化、分散化和服務化轉型。
伴隨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和移動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應用已滲透到經濟社會各領域,對人民生活、政府管理、生產方式、產業形態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本質是要貫徹落實創新驅動戰略,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互聯網深入應用。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強化技術應用,創新服務模式,加快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通過融合發展培育新業態,拓展和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全面轉型升級。
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需要“互聯網+”。中國經濟已步入新常態,不僅要求經濟增長速度要更加穩健,更重要的是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可以整合優化行業資源、節省交易成本、提升產品的技術水平、加速傳統生產方式變革,推動傳統行業的優化升級,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依靠創新推動,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由量到質的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互聯網+”。當前,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全面深化改革面臨較多制約因素。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將以其強大的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以及應用創新能力等優勢,從市場、資本、資源等層面全面介入傳統行業,破除行業壟斷、促進要素重新分配和產業結構升級,對傳統產業形成具有變革意義的沖擊和倒逼,刺激傳統行業對生產要素、商業模式主動進行調整,成為進壹步深化改革的驅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