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壹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
從表面字義理解,書法指書寫的法度。生活中,書法壹詞另具備以下含義:第壹,某幅書寫作品的代稱或者所有書寫作品的統稱;第二,壹種藝術類別,壹般指書寫漢字的藝術。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壹種傳統藝術。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
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字相比,並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狹義而言,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內容。例如,執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運筆中鋒鋪毫;點畫意到筆隨,潤峭相同;結構以字立形,相安呼應;分布錯綜復雜,疏密得宜,虛實相生,全章貫氣等。
書法起源:
中國的書法藝術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因為聲音不能傳播到遙遠的地方,因此,產生了文字。書法藝術的第壹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壹些刻畫符號,例如象形文字、圖畫文字。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刻畫符號只表示壹個大概的混沌概念,沒有確切的含義。
距今八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出現了磁山、裴李崗文化,在裴李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較多的類文字符號,這種符號,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功能的混沌結合,這些雖非現人能識別的漢字,但確是漢字的雛形。
緊接著距今約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壹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已區別於花紋圖案,把漢文字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壹步。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裏頭文化和二裏崗文化。二裏頭文化考古發掘中發現有刻畫記號的陶片,其記號***有二十四種,有的類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單個獨立的字。
二裏崗文化已發現有文字制度。這裏曾發現過三個有字的骨頭,兩件各壹個字,壹件十個字,似為練習刻字而刻。這使得文明向前又邁進了壹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壹種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個具體事物。它盡管簡單而又混沌,但它已經具備了壹定的審美情趣。這種簡單的文字因此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