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完以上三個方面,我們就學習古希臘城邦的政體。希臘城邦實行公民政治,城邦公民通過公民大會行使民主權利。當然,公民並不都是公民,而是男性公民。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中的小字,學生可以了解公民和國民之間的差異。
以上定義,城邦的地理特征,特點和政體是本課的重點,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的內容。這些內容能否落實,是這門課成敗的壹個關鍵。
在落實上述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希臘城邦的地理特征,城邦特征與其政體的關系,這是本課的難點。通過分析,大部分同學都能理解,古希臘城邦的民主政體是其多山、多島的地理環境和人多地少、長期獨立自治的城邦特點相互作用的結果。想明白這個問題,同學們可以討論壹下“壹方水土養壹方人”這句俗語的正確性。通過討論,大部分同學都能認識到希臘民主的產生與其多山多島的地理環境有壹定的關系。要看到“壹方水土”對“壹方人”的影響,但不能片面誇大其作用。還要看到社會環境對“人的壹面”的作用,也就是說要看到古希臘的小國寡民。至於為什麽希臘的地理特點容易造就壹個希臘民主,應該引導學生閱讀課後知識鏈接《自然地理環境對希臘文明的影響》。希臘城邦因為國家小,人少,獨立自治,為什麽能造就壹個希臘民主?在本課“時間隧道”中,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和理解“小國寡民”
古希臘城邦的特征與民主政治。
在討論的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思考中國中央集權的政治特征是否與大平原的地理環境有關,從而形成認知沖突,促使部分學生更深入地思考自然地理環境與政治文明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