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也叫月亮節,中秋節。
第壹次是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的“秋分”上,後來轉移到農歷八月十五。
按照時間,今年中秋節在陽歷9月10,大家放假三天。
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壹(其他三個節日是春節、清明節和端午節),中秋節可以與春節比肩。無論是吃月餅還是賞月,這些都與團圓有關。
在這壹天,每個人都說出自己所有的美好願望,希望生活越來越好,家人越來越好。
其實大家都忽略了壹個問題,就是可以通過中秋節當天的氣候情況來預測未來幾個月的氣候變化趨勢。老祖宗把壹年分為二十四節氣,這是通過幾千年來自然的氣候規律變化總結出來的經驗。
這裏不得不提“諺”,這是古人傳承人生經驗的壹種簡單有效的方式。
因為它誕生於農業文明時代,所以又叫農業諺語。
本文選取民間流傳的幾個農村諺語來分析壹下,看看老祖宗說的有沒有道理。
第壹句諺語:“中秋有雨,冬至日有晴;冬天至日漲,新年牛凍死。”
從字面上看,不難。
祖先們表達的是:如果中秋節下雨,那麽冬天的至日將會是晴天。
如果萬裏的冬天至日晴朗,那麽接下來的冬天將會寒風凜冽,即使是再強壯的老牛也有可能被直接凍死。
冬季至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壹,祭祖也在這壹天舉行。
冬天的至日標誌著寒冷季節的到來,所以人們開始數到九來計算寒冷的天氣(民間諺語:“夏天的至日是三歲,冬天的至日是九歲,人人如此)。
相反,如果中秋節是晴天沒有下雨,這表明冬季至日將是多雨的。
按照我們祖先的方法,這個冬天將會是壹個暖冬。
因為有“冬天的至日上不下雨,來年又回春”的說法,冬天的至日上不下雨,寒冷的冬天會持續到第二年的春天,俗稱“倒春寒”。
再來看第二句諺語:“雲遮月八月十五,下雨,明年元宵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壹年壹度的中秋節。
這壹天,如果烏雲遮住了月亮,不僅期待已久的賞月活動泡湯,而且毫無趣味。
還會有惡劣天氣。“明年元宵節”指的是元宵節。在應該慶祝的時候,有必要開著燈看雨。多麽無奈的結局。
當然,在元宵節這樣特殊的時間節點,不僅會下雨,很多地方還會下雪。
在寒冷的夜晚,雨或雪甚至會擋住燈光。
這也預示著氣候非常惡劣,言外之意是,如果中秋節多雲,那麽接下來的冬天就會相對寒冷。
結論今年冬天冷嗎?老祖宗其實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就是看中秋節的具體表現。流傳下來的農業諺語很多,但表達的意思基本都是壹樣的,就是中秋節多雨多雨,會是壹個寒冷的冬天。
農業諺語的意思很好理解,因為在農業文明時期,氣候變化直接影響壹年的收成,所以先民在觀察自然界氣候變化規律上下了很大功夫。
俗話說“八月十五日十壹雨,今冬三更雪”也可以作為佐證。
但遺憾的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環境在不斷被破壞,大自然變得憤怒了,原有的規律也變了。
比如今年持續的高溫就是全球變暖的標誌。
今年冬天冷不冷取決於當地的天氣預報。目前預測壹個月內的氣候變化是沒有問題的。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