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由明朝皇帝朱迪建造,由蒯祥(1397-1481,蘇州人)設計。
永樂四年(1406)開始修建。
以南京故宮為藍本,於1420完成。
北京故宮博物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10米高的城墻,城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
北京故宮分為兩部分:外院和內院。
外院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有三個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內廷以幹宮、交泰宮、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西六宮,是皇帝和妃子居住的地方。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之壹。
自21世紀初以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600-800萬人次。
故宮,原名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
北京故宮是明朝皇帝朱迪建造的,其設計者是蒯祥(1397-1481,蘇州人)。
永樂四年(1406)開始修建。
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建於永樂十八年(1420)。
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北京故宮的建築分為外院和內院兩部分。
外院是皇帝處理政治事務的地方。有三個主要大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故宮以幹青宮、交泰宮、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分別為東六宮、西六宮,是皇帝及其後妃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之壹。
自20世紀以來,故宮每年平均接待600-800萬中外遊客。
故宮的遺產價值
世界遺產組織對故宮的評價是:“故宮是中國五個多世紀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其園林景觀和包含家具和手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期中國文明的寶貴歷史見證。”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加深了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故宮代表了壹種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它有宮廷文化的外殼,但也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