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從烽火臺到互聯網,人類有過哪些交流方式?

從烽火臺到互聯網,人類有過哪些交流方式?

自古以來,人類壹直在用自己的智慧解決遠距離通信的問題。近3000年前,中國古代的周朝,就有用火傳遞信息的烽火臺,用火和狼煙傳遞信息。

《說文》對預兆的解釋是:“預兆待表;解釋說明“烽火”有兩層意思,壹是火和煙發出的信號,所以史書中有烽火、煙火或右火的記載;二是指信號樓。關於“烽火”,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指揮數十萬大軍進攻匈奴,僅用壹天時間就調動全軍從河西走廊到遼東半島千裏,靠的就是這種古老的通訊方式;至於“燧石”,後漢書載有“修燧石”壹章,而唐詩中“玉門山千重,南北山總信標”指的是烽火臺。

現代人壹般把烽火臺稱為烽火臺。在西域古國和長城內外,烽火臺起著維護安全的基礎作用。如今,走絲綢之路、渡河西、遊長城,這樣屹立在地球上的古代遺跡隨處可見。

根據歷史研究結果,烽火臺的出現應該是在西周時期發明的。《王友篝火戲王子》講的是遊王點燃烽火臺報警,以博取婦女稱贊的故事。烽火臺興盛於漢唐,壹直延續到明朝(但西北邊陲壹直沿用到清朝)。

與當時最快的馬相比,傳統的通訊手段是不可替代的。所以烽火能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三千多年,從戰爭和維穩來說,是必然的。

使用firelight傳輸信息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而且只能傳輸簡單的信息,傳輸速度非常有限。

1946,世界上第壹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和發展,20世紀50年代出現了壹種新的通信方式——數據通信。數據通信顯然擴大了電信服務的範圍。電信和電子計算機的結合成為現代電信的重要標誌。現代電信在信息傳輸的基礎上增加了信息存儲和信息處理。

因特網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網絡。它起源於ARPANET,壹個支持軍事研究的計算機實驗網絡,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於1968開發。建立該網絡的初衷是幫助為美軍工作的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交流信息。它的設計和實現基於這樣壹個主導思想,即網絡應該能夠經受住故障的考驗並保持正常工作。當網絡的壹部分由於攻擊而丟失時,

  • 上一篇:2024年保研政策有變化嗎,知乎?
  • 下一篇:會計科目的作用是什麽,主要有哪幾類會計科目?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