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兄弟“以和為貴”
在隋朝時候有三個兄弟,老大叫田真,他的弟弟叫田慶、田廣,他們父母去世了,田真就打算把家產分為三份,分家了。結果所有的東西都分好了,他們家門口有棵紫荊樹,這棵怎麽分?三個兄弟說:不然就把它砍成三份,這樣也公平。結果才講完過沒有多久,這棵紫荊樹就枯死了。
田真畢竟有讀過書,壹看到樹枯死了,突然想到同氣連枝,“我們兄弟分家,現在又要把樹分了,樹已經感受到這種失和,這種不仁愛、不友愛,它馬上就枯死了”。
田真想:我們不能比不上這個樹木,應該要友愛才對。所以把這樣的感受講給他的兄弟聽:希望我們是同氣連枝,都是從父母這個根出來,父母應該不願意看到我們分離。後來兄弟就不分了,住在壹起,結果這個紫荊樹過沒多久又活得很好。
所以確實萬物都是有感覺的,連樹都可以感覺到分離之中所形成家庭的失和,也能夠感受的到當家庭的每壹份子都團結、都和睦,壹定會欣欣向榮。所以我們壹定要切記“以和為貴”。
2、太陽和風“以和為貴”
太陽和風打賭讓世間壹個穿皮袱的人把皮袱脫了,風說:看我的!就拼命地刮,越刮得大,下面那位把皮袱裹得越緊,風終於無能為力。太陽說妳不行吧,看我的,太陽放出溫暖的光照在人身上,不壹會這位便將皮袱脫了,太熱了,穿不了啦。
這個故事寓意深刻,它告訴我們柔能克剛,“和“的作用威力無比!
3、郭子儀的故事
郭子儀,華州鄭縣人。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當時郭子儀被任命為朔方節度使,以本軍出兵單於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出奇兵以山西插入,攻陷河東地區的戰略重地靜邊軍城(今山西右北衛鎮),斬殺胡兵七千多,是“安史之亂”後唐朝首次大捷。
天寶十五年七月(公元756年),郭子儀與李光弼合軍配合作戰,在嘉山大敗史思明等賊將,斬首四萬,生擒五千,獲馬五千匹。河北十余郡重歸唐朝掌握。唐肅宗即位後,賊將阿史那從禮率五千騎出塞,與河曲部落數萬胡人企見覦身在朔方軍的皇帝。
郭子儀與回紇首領聯兵擊敗賊軍,平定河曲地區。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儀在潼關大破賊兵,收陜郡永豐倉。同年四月,安祿山被兒子殺掉,朝廷招郭子儀還鳳翔,欲圖大舉。五月,郭子儀進位司空,充關內、河東副元帥。
十月,郭子儀率漢、回紇聯軍十五萬收復長安。與敵交戰中,郭子儀指揮有方,斬首六萬余級,唐兵重新奪回京城。百萬人民夾道歡呼:“不圖今日復見官軍!”
4、將相和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壹介文弱書生,便想羞辱他。”
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後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後兩人和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5、三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時,安徽桐城出了個叫張英的,當上了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吳氏欲侵占他的宅邊地,家人馳書北京,要張英憑官威壓壹壓吳氏氣焰。
誰知張英卻回詩壹首曰:“千裏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讓。家人得詩,主動退讓三尺。吳氏聞之,受到震動也後撤三尺,三加三等於六,才成了“六尺巷”。巷口,中間陰文鐫刻著“三尺巷”的圖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