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傳統“天下觀”對中國歷史有哪些影響?

傳統“天下觀”對中國歷史有哪些影響?

中國傳統天下觀對天下的理解無疑有著虛幻的成分,也不盡符合歷史的實際,但堅定的“普天之下”的疆域理念對中國歷史卻有著不可忽視的深遠影響。

壹方面,“天下壹體”的觀念“使得中國較早形成了對本地區實行國家統治的壹種總是趨於統壹的關於國家權力的合法性概念”,雖然“不排除在歷史上的某些時期這壹概念實際上是無效的”,然而,“就中國歷史的全部事實來看,這壹概念的歷史延續性卻是非常強的”。

美國華裔漢學家王國斌先生就指出:“中華帝國的國家並非壹成不變的磐石,但是它的指導思想是壹種將促成國家統壹作為典範的領土觀。”秦漢以後,大壹統政治結構在中國歷史上的長期存在,以及中華帝國在經濟、文化上長期遠遠高於周邊地區,使得中國人的天下中心意識更加強烈,但內外觀念卻仍然十分淡薄。所謂的“海外”,往往只是存在於神仙家的理論之中,最多屬於“奇談”而被文人作為炫耀見聞廣博之資。因而中國古代壹直沒有發展出清晰的國家觀念,而是將“天下”、“海內”與國家混淆壹起,先是用“天下”指代已知的整個世界,繼而用“天下”來代替整個中國。根據這壹認識,“中國”就是“天下”,它同時又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地方都是“蠻夷”和“化外”之地,是圍繞中國旋轉和朝貢的。

另壹方面,在這樣的天下觀中,已知的世界——“天下”,是由“諸夏”和“四夷”***同構成的,是包含了“中國”(華夏文明的中心地帶)和“四夷”邊疆在內的壹個文化單位,是壹個以“中國”為中心的,建立在文化禮儀秩序上的天下,而不是壹個固定的政治疆域概念或地理概念。也就是說,兩者是同屬“壹體”的天下。比如,漢代時人們在對匈奴是和是戰的問題上,曾存在著針鋒相對的兩種意見,雙方爭論激烈,但政府派的大夫將內地與邊疆的關系視為肢體與腹心的關系,認為“中國與邊境,猶肢體與腹心也……故無手足則肢體廢,無邊境則內國害”。“文學”則從“四海之內皆兄弟”出發,認為中國之華夏與四海的夷狄,是壹家中的兄弟關系。可見雙方雖主張不同的治邊政策,但卻有壹個最大的***同點,那就是,都肯定漢匈關系為“壹體”的天下內中央與邊疆的關系,二者屬於不可分割的關系。這種“壹體”的認識,從根本上確立了中國歷代處理邊疆問題的最基本框架。

  • 上一篇:企業的六大核算要素是如何分類的?每個都包括什麽?
  • 下一篇:傳統備課與新課程視野下的教學設計有何區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