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心理療法亦稱“意療”,是壹種運用中醫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治療情緒、精神障礙和某些軀體疾病的方法。可用於精神科臨床且較為獨特的主要有情誌相勝法、陰陽相勝法、移精變氣法及祝由法等。
壹、情誌相勝法
是按五行相克的規律,采用壹種情誌克制另壹種過亢的情誌。《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神經癥患者多見的情誌為:怒、思、悲,當崩普通心理療法無效時,采用此法,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現代心理學認為其作用機理是:可解除致病情誌量,改變情誌刺激方向,並可使刺激內容重新組合。具體方法有憤怒療法、喜樂療法、驚恐療法、悲哀療法等。臨床上可用憤怒之法治療因思慮過度損傷脾土的不能食、不寐、郁證等疾患,另外某些癲狂、癰證的治療也可配臺使用此法。對於因為過度悲傷所致的心痛、心下痞結、胸膈不舒諸癥可以喜樂療法治之。
驚恐療法可用來治療過喜所致之病,如笑不休、不寐、癲狂等。在使用本法時要註意控制刺激強度,用作治療的情致刺激,必需超過、壓倒致病的情致因素,而又中病即止,且要根據病因選用有針對性的情致刺激;
二、陰陽相勝法
是根據陰陽屬性的不同,多采用相反方向的調節,以打亂病人原有的病理節律。如氣逆所致人體上部發生的病癥,為了降逆,須選用恐嚇的情感治之。因“恐則氣下”,可鎮上逆之氣。《靈樞壹雜病》篇說:“噦,……大驚之,亦可已。”
即是本法的具體應用。又如,氣血瘀結人體上部,為了行氣破瘀,根據其在上者“因而越之”的原則,選用怒的激烈情感治之。“怒則氣下”.氣行則血行,瘀血隨上逆之氣而吐出,病漸轉愈。另外用此法調節不良情感,在臨床運用上有其廣泛的實用性,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