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碳經濟模式是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從農產品生產的產業鏈分析,農業生產中有三種途徑消耗碳:①化學農業投入品的生產和使用,如化肥、農藥、農膜等。(2)農業機械的制造和使用,如拖拉機、農田機械、水泵等。;(3)農產品加工、運輸、包裝等加工和流通過程中的能源使用。那麽就要把原來的高碳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為低碳農業生產方式。
(2)節約資源和能源的耕作技術。
(1)保護性耕作技術。精耕細作在中國的傳統耕作制度中,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壹種良好的耕作習慣。
但是過度的精耕細作不僅消耗大量的精力,而且是不必要的,甚至會產生負面影響。
(2)推廣節水抗旱技術。
由於應對氣候變化是壹項全球性挑戰,由此產生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發展理念深刻影響了世界各國。農業作為依靠自然再生產提供產品的重要工業部門,與全球氣候變化和溫室氣體減排存在雙向關系,即農業生產活動影響全球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活動產生直接影響。低碳農業經濟的本質是壹種新的發展模式和理念。在這種模式和理念下,農業生產方式和活動發生了變化,變化的方向是“低碳”。變化的內容是在盡可能不降低農業產量和收入的前提下,減少各種農業活動中含碳能源和自然資源的使用和消耗。本研究從產業鏈和技術的角度,探討了耕作技術、農藥投入、農業生物技術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的低碳發展方向,以及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的演變和產業鏈末端農產品加工流通環節的低碳發展趨勢。可以預見,當前高碳、高能耗、不節約資源、不環保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低碳、節能、環保的低碳經濟模式必將成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對我國未來的農業生產模式和技術發展方向將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