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仍然保留了許多優勢。比如,傳統媒體帶給讀者比網絡媒體更高的視覺舒適度,帶給讀者更貼心、更熟悉的閱讀體驗。另外,傳統媒體的受眾有相當壹部分是高消費、高年齡的,更願意接受傳統的閱讀方式。這讓傳統媒體在壹定時期內保持了較大的市場空間。第壹個視頻《坐定天下》的特邀嘉賓文立在問“網絡媒體會取代傳統媒體嗎?”現場點評時也深有感觸:我覺得電子書的流行並不意味著傳統媒體會消失,書店還是會有,只是可能會少壹些。像我現在就愛去圖書館,但不像大型書店,以後可能連房租都交不起。如果妳現在買電子書,我不知道Ipad怎麽樣。不知道方便不方便,還是喜歡那種寫完就翻翻報紙拿支筆的感覺。這是我的傳統做法。"
其實新舊媒體會長期存在,因為市場確實需要雜誌報紙等傳統媒體,但是傳統媒體的市場會不斷被擠壓,成本會上升。這就好比電視和廣播的誕生,並沒有讓報紙和雜誌消亡,因為市場和消費者仍然非常需要它們,不可或缺。許多消費者對新媒體的偏好不會抹去其他消費者對傳統媒體的偏好。隨著社會人文科技的發展,新舊媒體將進入壹個* * *時代。同時也將進入壹個相互融合的時代。“因為我自己不喜歡看這麽小的手機,所以覺得特別累。星期天我喜歡每天早上喝壹杯奶茶,聽壹些音樂。我相信現代人已經基本沒有這種感覺了,國外也有可能發生。大家會拿著報紙在地鐵裏看。”文立的這壹親身經歷揭示了傳統媒體將長期存在的壹個重要原因。
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傳統媒體的盈利模式也在悄然改變。比如現在傳統媒體和互聯網、手機結合,提供付費在線閱讀下載服務。事實上,傳統媒體應該充分發揮其與傳統媒體的天然差異,比如在內容權威性和公信力方面的優勢,從而打造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形成自身的稀缺資源,提升核心功能。以暢銷的美國報紙為例,文立透露了它們與新興媒體的真正區別:“《紐約時報》要230元,所以我翻的時候可能在數人民幣,但這是我願意花的。我會少出去喝酒,少買東西,這樣就可以省下來,讀壹些真正有價值有見識的東西。”所以如果不想讓報紙在未來成為文物,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內容差異化的優勢最大化。“內容為王”壹直是傳統媒體生存發展的不二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