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教學目的,而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換句話說,就是讓學生具備英語作為語言的交際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聽、寫、說、讀的訓練,讓學生在這些方面得到發展。為了實現這壹目標,有必要為學生提供壹個相對良好的語言環境來進行實踐訓練。傳統的英語教學老師是主角,學生只是機械地記筆記,被動地聽,不能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壹方面,在學生能力方面,學生的語言能力參差不齊,個體能力存在差異。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集體教學時,無法照顧到所有學生,給學生更好地學習帶來了問題。再次,由於學生人數、上課時間、地點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師生之間的交流很少。但教材的內容設置也給教學帶來了困難。課本上的文章大多是記敘文,學生只能機械閱讀,學習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時,聽力訓練的學生只是坐在座位上,被動地聽。教師坐在講臺前播放聽力材料,在聽的過程中完成相應的問題,然後教師給出正確的答案並講解問題。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們變過去的“填鴨式”教學為“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結對作業”和“小組作業”提高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在任務型教學法中,教師圍繞具體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交流、協商、解釋、探究等多種語言活動來完成任務,從而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采用探究式教學法,教師只給學生壹些例題和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課等方式自主探究,自己發現和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等等。
可見,《新課程標準》提出了科學、先進、合理的教學指導思想。在這壹理念指導下的英語教學必將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變得有效、實用、終身受益。
上一篇:會計科目的作用是什麽,主要有哪幾類會計科目?下一篇:傳統武術的9種功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