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傳統文化的勞動精神

傳統文化的勞動精神

勞動精神首先強調節儉,即勤儉節約。

近年來,黨和國家強調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要求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這極大地凸顯了培養勞動精神的意義和價值。節儉作為勞動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勞動者的基本態度和道德取向。勤儉可以開源,節儉可以節流,二者相輔相成,影響和決定勞動者的態度和行為選擇。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以“勤儉持家”、“勤儉立誌、節儉有德”的思想深刻闡述了節儉的意義。

我們黨在不同時期提出的“勤儉建國”的方針,“勤儉節約”的公民道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文明新風,都是勤儉節約美德的延續和發揚。在新時代,教育大學生尊重和崇尚勞動,培養勤儉節約的美德,凝聚艱苦奮鬥、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信心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註重培養勤儉節約的美德,旨在端正大學生勤儉持家的勞動態度。為此,壹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和勞動實踐訓練,深化勞動認知。馬克思主義勞動教育理論認為,勞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第壹需要,壹切社會財富和歷史進步都是勞動創造的結果;勞動教育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源泉,其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高校要引導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勞動觀這把“萬能鑰匙”,使他們在面對各種社會現象、價值選擇、人生考量時,明辨是非,有明確的方向,真正明白只有努力才能有成果。同時,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勞動實踐,體驗勞動的酸甜苦辣,抵制好逸惡勞和鋪張浪費的陋習,樹立勞動光榮、浪費可恥的基本態度。

第二,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國情教育,讓大學生明白節儉的意義。立足基本國情,宣傳與時俱進的勤儉節約理念和務實的消費觀、資源觀,倡導“不勞無獲”、“不勞無獲”的傳統美德,引導大學生認識到合理消費、節儉是文明進步的表現,深刻理解勞動與享受的辯證統壹。

第三,加強個人修養和制度約束,提升大學生的勤奮和修養。要以家庭教育為抓手,用勤學、實幹、節儉、自律等日常言行引導大學生身體力行、持之以恒。

要建立規章制度,引導大學生遵守經濟秩序和道德規範,做經濟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宣傳者和實踐者,把節儉內化為壹種生活習慣和方式,讓艱苦奮鬥、艱苦創業、艱苦奮鬥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 上一篇:如何3D繪制街頭壁畫?
  • 下一篇:傳統燒制木炭的攻擊效果如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