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工業經濟增長模式之所以不可持續,是因為它是以資源的過量消耗和生態環境被破壞為代價的。
當代發生的各種危機,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傳統的西方工業文明的發展道路,是壹種以摧毀人類的基本生存條件為代價獲得經濟增長的道路。人類已走到十字路口,面臨著生存還是死亡的選擇。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人類選擇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擴展資料:
傳統的工業經濟增長造成的危機:
1、資源危機
工業文明依賴的主要是非再生資源(如金屬礦、煤、石油、天然氣等)。據估計,地球上(已探明的)礦物資源儲量,長則還可使用壹二百年,少則幾十年。
水資源匱乏也已十分嚴重。地球上97.5%的水是鹹水,只有2.5%的水是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而且這些水的分布極不均勻。發展中國家大多是缺水國家。我國70%以上城市日缺水1000多萬噸,約有三億畝耕地遭受幹旱威脅。由於常年使用地下水,造成水位每年下降2米。
2、土地沙化日益嚴重
“沙”字結構即“少水”之意。水是生命存在的條件。人體70%由水構成。沙漠即意味著死亡。由於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場遭到嚴重破壞,世界沙漠和沙漠化面積已達4700多萬平方公裏,占陸地面積的30%,而且還在以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擴大著。
3、環境汙染日益嚴重
環境汙染包括大氣汙染、水汙染、噪音汙染、固體汙染、農藥汙染、核汙染等等。由於工業化大量燃燒煤、石油,再加上森林大量減少,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溫室效應。其後果就是氣候反常,影響工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
4、物種滅絕和森林面積大量減少
由於熱帶雨林被大量砍伐和焚燒,每年減少4200英畝,按這個速度,到2030年將消失殆盡。據估計,地球表面最初有67億公頃森林,陸地60%的面積由森林覆蓋。到80年代已下降到26.4億公頃。由於叢林減少,使得地球上每天有50~100種生物滅絕,其中大多數我們連名字都不知道。
百度百科-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