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背景下,車聯網技術與產業的新風向在哪裏?如何創新智能交通,助力車路協同?車聯網先導區應用場景如何打造?12月3日,在重慶召開的第五屆i-VISTA智能網聯汽車國際研討會上,來自信通院、清華大學、中國電信、大唐移動、中汽院等專家,圍繞“5G新基建及車路協同”,帶來高能的觀點碰撞與技術分享。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主任葛雨明分享道,5G已經進入到規模化發展的壹個階段,僅三家運營商現已開通的5G基站就已超過60萬個,每周新增建設量逾1.5萬個。2025年我國5G總投資將達1.5萬億。車聯網則是5G、AI等新壹代技術在傳統行業的賦能,5G通信技術給車輛的應用場景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比如LTE—V2X技術的成熟,可以支持實現壹些低時延、高可靠的安全預警應用。例如,交叉路口碰撞預警、前後車剎車預警等;智能座艙的概念;部分自動駕駛功能的實現等等。
在他看來,面對當下車聯網規模化商用面臨的重重挑戰,不僅在於技術,更要構建新融合的產業生態。到了未來,面向協同階段,基於5G要構建起壹個人、車、路、雲能夠高度耦合的互聯環境,實現車路協同控制、車車協同編隊、遠程操作等高級/完全自動駕駛業務,最終支撐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華錄易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新勇表示,車聯網的發展為智能交通帶來新機遇。未來的車路系統中的智能交通大致分為兩類,壹是城市交通,二是智慧公路。未來智能交通如何發展?趙新勇以“壹城壹路、有芯有魂、雲網雲服務、壹通壹價”簡短概括。具體而言,首先,就是要實現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交通數據的實時感知,數據的***享。其次,智能交通產品的改進,芯片化和雲化將是未來智能交通系統的主要發展趨勢,要構建針對城市交通和公路管理的軟件架構。此外,雲網雲服務主要是要聯合大企業建立監測庫、查詢庫,還有預案庫,提供服務。壹通壹價則主要為了降低成本,實行全國的標準統壹,加強區域協同的協同管控,從而讓我們的城市更暢通。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姚丹亞說,車路協同起源於“三個驅動”,即中國交通的問題驅動、智能駕駛需求驅動、綜合交通的需求驅動。車和路,其核心的特點是感知和交互。以駕駛安全為例,很多事故都是由於感知能力不夠造成的。要實現感知和交互,車路協同需要定位、檢測、通信等核心技術的支撐,才能掌握每壹輛車的狀態,通過攝像頭、雷達、微波雷達、激光雷達等傳感器感知,通過V2X、LTE-V(PC5)、5G-PC5(NR)在內的低延時、高可靠的通信技術,進行交互。最終,車輛協同技術開展大規模推廣,將大幅度改變和提升現有的車輛安全和交通擁堵狀態,支持無人駕駛的真正上路運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