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達慕
蒙古語意為“遊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大賽”——摔跤、賽馬、射箭。每年夏秋之交舉行,規模壹般視當年畜牧業生產情況而定,有小有大。
除了傳統的“男子三賽”,還有文藝演出、田徑比賽和各種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單洽談和物資交流。
2.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盛大的節日,也是雲南各民族中影響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4月中旬,壹般持續3到7天。
第壹天,傣語叫“麥日”,類似於農歷的除夕。第二天,傣語叫“怒日”(空日);初三是新年,叫“霸王馬”,意思是壹年的開始。人們認為這壹天是最美好和吉祥的壹天。
3.刀桿接頭
傈僳族每年農歷二月初八都會舉行傳統的刀桿節。祭場中央豎立著兩根約20米粗的長桿,上面綁著36把長刀,像梯子壹樣的橫檔,刀刃朝上,稱為刀桿。
正午時分,鞭炮聲和鼓聲響起,五個身著大紅袍、頭戴藍布帽的彜族男子在刀桿下大口喝下灌好的白酒,跳上刀桿。雙手握著上刀面,光著腳拿著鋒利的刀片,他們勇敢地爬了上去,爬到了桿頂,拿出鞭炮,放了起來。壹時間鞭炮齊鳴。
爬桿人下來後,人們紛紛給他敬酒,會爬桿的人在彜族人中德高望重。爬上電線桿後,青年男女還扔煙盒。男女站在壹邊,互相投擲。如果女生拿了男青年的煙盒收集起來,說明女生接受了男青年的愛。
4.宰牲節
宰牲節是伊斯蘭教的主要節日之壹,又稱宰牲節。要準備好節前要宰殺的動物。動物必須是健康的,分為駱駝、牛、羊三種,看家庭經濟情況而定。宰好的肉要分成三份,自己留著用,給親戚朋友,給窮人。
5.犧牲敖包
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現形式之壹。錫林郭勒盟是祭祀敖包歷史遺跡保存較為完好的地區。蒙古人提倡的“敖包”,又叫“腦包”、“鄂博”,就是“堆子”的意思。它由石塊堆砌而成,壹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上,形狀多為圓錐形,高低不壹。